考卷已经全部读完,右相这才放下了徐韶华的考卷。
景帝一直未语,右相这会儿看向景帝,看似淡淡道:
“圣上倒是颇有容人之雅量。”
“为国取仕,不论其他,只问治国之策尔。”
景帝坐在原地,曾经略显孱弱的少年,此刻却波澜不兴的坐在书案后面,与前些年那胆小愚钝的模样倒是判若两人。
“圣上说的是,不过,老臣有一言,不知当讲不当讲?”
右相虽然用的是问句,可却不等景帝回答,便兀自道:
“徐状元人中龙凤,非寻常之人可比,此前寒塞之战,名满天下,自不可与寻常状元郎同日而语,臣请圣上为徐状元加封官职!”
右相微一拱手,左相听了右相这话,前面的震惊之色还未褪去,随后又爬满了震惊,整个人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口。
那徐韶华所言可是直戳右相等人的命脉,右相却还要为徐韶华请官,他是疯了不成?!
景帝看到右相这样的反应,心中隐隐约约明白了徐韶华殿试作答的寓意,这会儿,他抿了抿唇:
“翰林院清贵无双,右相何必如此?”
“臣与左相皆非翰林所出,本朝翰林可不似前朝,圣上何必出此言?”
“那依右相之见,又当如何?”
景帝冷笑一声,右相垂下眼,可是语气却是分外沉稳:
“臣不敢擅专,不如请左相一言。”
左相一愣,却发现景帝竟然真的在看自己,他犹豫了一下,开口道:
“右相所言不合祖制……”
右相还没有开口,左相又继续道:
“但,却合乎情理,徐状元之能,若只在翰林院也是屈才了,此前那商长陵事将有结果,不若请徐状元去鸿胪寺任少卿?”
鸿胪寺少卿略有实权,但却不在朝中,这与右相和景帝所想欠缺甚大,旋即右相直接道:
“去岁调钱粮之事,致使户部官员缺失,臣以为,徐状元可堪户部郎中之位。”
右相知道安王有意拉拢徐韶华,可那徐韶华是连他都知道不会与人合污之人,且让徐韶华与安王好生相处,届时……二人自有龃龉不合之时。
右相此言一出,左相立刻就知道右相打的什么主意,可还不待左相开口,景帝便看了右相一眼,开口道:
“徐状元虽是闻状元,可亦有帅才,既如此,朕这里倒是有一个衔儿——兵部给事中,如何?”
景帝这话一出,右相的心仿佛在这一刻停了一息,朝堂之上,兵部事宜皆由平南侯把控,倘若徐韶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