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米,宽6.8米,吃水2米,空载航速30节,满载120吨货后航速25节。
在制造完全体之前,王建昆准备先造一艘缩小版的试验1号。
一个是测试下各项性能和熟悉下船只驾驶,另一个是用试验1号运些制造大船的特殊金属如铜,铬,钼,锰等顺着乐安江去饶州的鄱阳县。
完全体的大船只能在那里建造,然后从那里出发经鄱阳湖水道进入长江。
从婺源县城到鄱阳县的这段乐安江冬季枯水期有的地方水深只有2米左右,要通过完全体的船是不行的,会搁浅。
试验1号预计是40吨级,载重24吨,船长15米,宽3.3米,吃水1.2米。
遇到浅滩缓慢通过还是没问题的,实在不行就用超能力挖一段河道,工程量也不会很大。
当天下午下课后,王建昆在校门口的集市上吃了一碗糯米汤圆。
是个老大娘摆的摊子,据她讲是自己家新分到的糯米还有芝麻做的。
可能是白不好买,汤圆的馅不是很甜,但糯米磨得很细,芝麻炒得也香,吃起来口感很好,又糯又香。
吃完后王建昆骑车往县城西门走去,出了西门后沿着河道骑了一段直到靠近新岗山镇才返回。
沿途王建昆不断用超能力把河道和边上的地势投射到脑海里,他在寻找一个建造实验1号的位置。
勘察完地形后,王建昆回了地下基地,照例测试了一番缩小版的核反应堆。
测试的同时王建昆让智子设计了好几款80厘米长的实验1号模型,然后放到第三层临时制造的一个水池里进行测试。
因为是测试船的抗风浪能力,航速等性能,所以是用的电动机和蓄电池做动力系统,等确定好船型后,再制造汽油机版本的实验1号。
一般的船舶都是柴油机的,一个是柴油更便宜,另一个是柴油扭矩大,提供的动力更大。
但是柴油机要想高速,要用到更大的齿轮系统,还有噪声会非常大,本来就不大的船,用柴油机没必要,王建昆也不差那点汽油的钱。
测试过程没什么好说的,智子根据测试的情况随时调整船的结构,渐渐的把不合适的地方都进行修改,王建昆根据修改的图纸直接用超能力改造船模,接着再放入水池测试。
到了10点左右,一款水线之下航线阻力最小,船身抗风浪能力最好的船模被定型下来。
王建昆让智子按这款定型下来的航模先放大,做出图纸,设计出动力系统和驾驶系统,等过几天去乐安江里进行测试。
如果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5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