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榴弹炮。
敌人的指挥部也找到了,他们还不懂得电磁战,所以指挥部所在地的通信天线很密集,电磁信号非常强,并且没有其他的伪装信号。
它们的位置都标注在电子地图上,您可以在脑海中用电子助手查看。”负责战场侦查任务的小分队队长向第3重装合成旅的旅长汇报。
“很好,侦察机继续在空中监测敌阵地,一旦开打,要随时更新地图和敌军的兵力,武器位置。”旅长命令道。
在让空中侦查持续进行后,旅长一边在脑海中查看上传到密支那总部电脑的地图,一边跟旅部的参谋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。
大概10多分钟后,作战计划制定完毕,他仔细检查了一遍后,通过卫星通信系统上传到位于密支那的指挥中心。
王建昆他在密支那的指挥中心内的行军床上小睡了几个小时,当时南北两个战场,部队主要是在行军和抓捕溃逃的政府军,所以他也就没有一直盯着电脑看。
此时北部战场的部队抵达了密铁拉战场,都制定好了作战计划了,他就点开计划看了看。
作战计划显示这次为了锻炼下各部队的实战能力,采用的是兵对兵,将对将的战法。
对面的政府军阵地上有炮兵,坦克和装甲车。
而重装合成旅也有相应的装备。
此前第一合成旅在进攻曼德勒时,只有空中的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出了一些力,地面部队都没捞到什么仗打,插完油的炮管都没开封过。
这次就让这些武器都在战场上开开火,给战士们增加一些实战经验。
虽然这些技术兵种都植入了脑机芯片,并且下载了从波斯战场和非洲战场收集来的战斗经验包,可这些人的肌肉和躯干神经没有经历过,所以实战效果到底怎么样还不好说。
彭总在收到第3合成旅的作战计划后,也第一时间用脑波控制头盔进行了阅读,然后几乎没做什么更改就同意了第三重装合成旅的作战计划。
1984年年9月2号凌晨1点,北部的密铁拉战场开始正式打响。
首先开火的是全解阵一方的155毫米重型榴弹炮。
第3重装合成旅总共携带了12门,分属3个重炮连。
重炮连的士兵们不需要纸上作业,脑袋里的脑机芯片带的电子助手根据共享的电子地图,以及天上的导航卫星给他们进行的定位坐标,在2秒钟内就完成了炮击参数的计算。
虽然是要练兵,但是不是让士兵们用敌人的方式,而是用全解阵自己训练的那套作战方式。
3个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