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下拜的身形,又转头看了眼不远处的大江。此刻的城头之上,似乎站立的更加挺拔一些了。
江东众武臣之中,有朱然、诸葛瑾这般忠诚用命的,有朱桓、全琮这般热心功业的,也有陆逊这般不愿大战、只愿守成的。
朱桓为将进攻勇猛,全琮为将稳重老成,但此二人都没有在复杂战况之下,指挥十万之众的能力。是将才而不是帅才。
孙权自己也不行,他很清楚这一点。
整个东吴来说,能够指挥十万之众运用自如,并且争得胜机的,只有陆逊陆伯言一人。
但陆逊却倾向偏安,不愿进取。
这也是在陆逊到来之前,孙权将朱桓和全琮二人召至武昌的原因。
以陆逊为帅,统十万大军。以朱桓和全琮为左右两翼,孙权自在陆逊中军坐镇,这是孙权心中早就定好的方略。
不过全琮的称呼,却让孙权一时出了神。
至尊……父兄基业到我手里已经二十六年了,何时才能成就至尊呢?
……
虽说两国之间的战争要从高处着眼,但具体的战场之上还是要从细处着手的。
吴国的周鲂此时已经在鄱阳集结兵力,准备出兵北上皖城对面的历口。
而魏国这边的大军屯驻在寿春左近,沿分布于淮水两岸的码头处,搭建的临时营寨密密麻麻,足足延绵五十里之长。更别说那些本就屯驻在寿春旁边固定营房里的外军了。
在寿春附近的诸军里,此时唯一领到作战任务的,只有豫州刺史贾逵所率的部队。
大军开拔,逢山开路遇水架桥,谁说修筑工事、搭建营垒就不是战斗任务呢?
被曹休派出去的贾逵自己都没话说。
贾逵领着一万人从寿春向南出发,沿苕陂过舒县后分兵。
其中的四千人直接南下到皖城,将本只有一千守军的皖城提高到五千守军,并在皖城整修城防、储存木材等军资。
贾逵自己领着六千人,其中两千人分别在夹石的南北口修筑营垒,而贾逵自己领着四千人在无强口修筑营寨。
都是大军南行的必经之地。
简要来说,从寿春出发前往皖城南下,在舒城以南必须要经过夹石和无强口两个要地。
夹石在西,顾名思义就是两山所夹的一个山谷,南北走向,地势甚为关键。
无强口在东。如皖口、濡须口之例,无强口自然也和水有关。无强口被西边的山和东边的湖泊沼泽夹着,一边是山一边是水,地势也同样险要。
让曹休派人去夹石和无强口修筑工事营寨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