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2章 坦言相对
在得到皇帝的叮嘱之后,毌丘俭领命而去。第二日就带着自己本部的七百骑,加上送信来寿春的卫烈等人,开始返回洛阳。
按照常理,毌丘俭回洛阳并不需要带如此多的骑兵回去。而这七百骑的作用,就是曹睿作为皇帝,将自己的亲信部队派给卫臻所表明的支持态度。
且看事情如何发展吧。
既然借着南征的幌子出了洛阳城,那么待寿春这里的事情完毕之后,在返程的途中还是可以去沿途的郡县巡视一番的。十二月南下的时候,陈留只逗留了一日,谯县更是直接路过,连进都没有进城。
除了陈留和谯县以外,山阳公刘协所在的昌邑、雍丘王曹植所在的雍丘,都可以去上一去。说实在的,刘协和曹植这两个人,曹睿还确实是想见上一见。
而此时的寿春城中,曹睿也并不是完全闲着。每日需要处理的事务繁杂而又庞多,几乎可以分成三类。
第一类是安排战后的封赏。此战是多年来对吴作战的第一次大胜,既然是大胜,那么就要有大胜的气度。
对于此战中表现卓著的各个将领们,将军号、封邑都需要仔细筹划。打仗难,战后的评功更难。谁出力多、谁出力少、谁功劳更大、谁该受惩罚,这些决定的背后都伴随着许多考量。
第二类是战后的任务分派。比如皖城-潜口-皖口之地未来的调度安排,以及十几万军队谁先撤、谁后撤,吴军俘虏的安排,以及各类大小事情。
说实在的,这些琐事曹睿不过问倒也可以。不过既然人都在这了,这种事情还是要本人看一看才能放心。
第三类就是所谓的‘调研’。就如同与徐庶聊天可以印证一些往事一般,和军中的方面将领、基层军官甚至士卒交流,都会有一些新的心得。
夏侯玄走进堂中行礼:“禀陛下,陆逊带到了。”
曹睿看了眼前方左右两侧坐着的刘晔和黄权二人,点了点头,示意夏侯玄将陆逊叫至堂中。
陆逊缓缓走近,向曹睿行了一礼:“外臣陆逊见过陛下。”
曹睿看着陆逊说道:“何必称外臣呢?孙权虽然叛逆,但大魏给他吴王的封号并没有取消。你们这些人都是从犯而已,不必称外臣。”
陆逊一愣,瞬间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。皇帝是想通过孙权这个吴王的名份,从而说出吴国是大魏叛逆、而非大魏敌国的意思。陆逊也并不是顽固不化之辈,既然人在寿春,适当低一低头还是要做的。
当年孙策杀了陆氏近半人口,陆逊自己还不是从了孙权吗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