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幽州、并州、冀州的骑兵军阵给曹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跨马携弓,奔走长驱,甚至曹植自己都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。
皇帝的声音还在继续传来:“羽檄从北来,厉马登高堤。长驱蹈匈奴,左顾陵鲜卑……”
随大军翻越卢龙塞,领略燕山之险峻;观张辽用武白狼山,感怀王师之武功。这一切对于十六岁的少年曹植,都是十分刺激而又激荡的。
白狼山下,乌桓单于在交战中身死之后,漫山遍野都是跪下扔掉兵器的乌桓兵,张辽亲手持着大纛、策马在父亲身后耀功。当日曹军远征而来、大胜已定的欢呼声,似乎还能在自己耳边听到。
《白马篇》一共也只有十四句,很快就到了尾声。随着皇帝‘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’的话音落地,曹植反倒是一声长叹。
见皇帝背着手笑着看向自己,曹植从席中站了起来:“陛下亲自吟诵臣的诗作,臣实在惶恐。”
“臣少年时写下这首《白马篇》,当时所想所感都是幽并骑士的勇武和大军战胜之后的得胜之感。”
“但臣现在想来,大军出征不仅是夸耀武功,更有兵凶战危、国事艰难之感。武帝回军之后,也常常感叹远征辽东的艰险。若是让臣现在再写,恐怕也难以找回当年那种少年意气了。”
说罢,曹植躬身行了一礼:“臣恭贺陛下南征大胜归来。”
曹睿点了点头:“虽然皇叔说的都对,但《白马篇》中的少年意气以及激扬文字,朕认为几乎可称‘一字千金’了。”
“不过,”曹睿看向曹植:“皇叔在建安之后的文字,却更显哀愤之感了。”
没等曹植回话,曹睿又沉声说起了《赠白马王彪》里的几句诗来。
“人生处一世,去若朝露晞。丈夫志四海,万里犹比邻。”
曹植知道,这两句诗乃是从《赠白马王彪》一诗中截出来的,本来并不连着。但皇帝将这两句诗放在一起,似乎有些别的用意。
似乎……似乎在鼓励自己立起志向?
即使这首诗是自己所作,但面对皇帝藏着问题、藏着答案的这种阅读理解,曹植这个作者本人也是有些困惑了。
曹植拱手说道:“不瞒陛下,臣……臣自就藩以来,虽然常常能有报效国家之志,但却总是不为朝廷所用。”
“按照制度,臣可谓是无事可做。而且臣先后的封地安乡、鄄城、雍丘,不过都是数里之城,几乎如同禁足了一般,文字中自然有哀怨之感。”
这一番话脱口而出之后,曹植似乎也感觉到了不妥,连忙紧跟着说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