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去‘享福’的,需要冬季集结奔赴军营,短期训练后分配各处,大多都是去前线边关,有点关系的可以去稍好点的地方,但不管是边关杀敌还是国内镇守某地剿匪平叛,多的是一去不回。
这三大役年年如此,没有个头,尤其是兵役,年年有人回,可年年多有白发盼得无人归,唯有马革送来血泪钱。
也是为何家家都想儿孙满堂的缘故,有机会就可劲生,否则一不小心就绝后了,反正这人呐,年年有人死,年年有新生命一茬一茬的冒,如此往复轮回,纵使王朝更替,底层民众命运依旧。
有条件的人家都会尽量钱躲开三役,没条件的只能含泪送亲人了。
为何劳役会安排在秋收之后?还不是因为秋收后平民有粮食了呗,否则去了工地没吃的,哪儿有力气干活儿?
平民百姓之家进项本就不多,几乎都指望着地里的那点收成呢,上税之后若是弄些粗粮野菜倒是勉强够吃的,可家人当兵不得想方设法弄点武器铠甲保命啊?这可是要一大笔钱的,更别说置办马匹了,一家人去那么一两个当兵,置办兵器甲胄这些省吃俭用十年都得搭进去!
纵使不当兵,想避开衙役不得钱打点?这可不是看你家人少就能酌情免除兵役的问题,衙役的时候抽到你家,但凡有两个成年男丁都得出一人,没法躲的,除非当逃民野人。
最⊥新⊥小⊥说⊥在⊥六⊥9⊥⊥书⊥⊥吧⊥⊥首⊥发!
还有劳役,去了工地不吃没力气干活儿啊,不想家人饿着肚子累死在工地上,不得把最好的粮食拿去?
这还别说谁家没点小病小灾之类的,凭地里那点收成能定什么用?所以古时形容底层人士,穷苦两个字从来都是一起出现的。
就拿牛乐家来打比喻,他在高家有份差事,比寻常人收入多很多,家里还有父亲爷爷弟弟几个男丁,算起来还是小康之家了,日子还不是过得紧巴巴的,结个婚除了高家之人实在抹不开都舍不得发喜,若非成了高家护卫管饭,就他那体格子练个鬼的武功,长时间吃不饱身体巅峰时期一过就垮了。
原本陈宣高景明这样的良家子年龄到了依旧逃不过三大役的,除非有功名自身,可高家这样的门户自有门路打点,这也是为何多的是人削尖了脑袋想方设法进入高门大户,好处不言而喻的,耿宏他们这样的护卫,若非高家庇护,上战场才是最好的归属,你也可以逃了躲兵役,但除非你当野人,否则入城被认出就自求多福吧,最次也是牢里走一遭,严重的家人都得跟着挨刀!
所以啊,年年都有人家破人亡,年年都有人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