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鬼,还想说为什么会将大炮起名叫霹雳弩,这玩意跟弩有什么关系?
但最后,刘淮还是只能在心底默默感叹一句,天下聪明人何其多也,哪怕是穿越者也只是知晓历史发展之人而已,哪怕没有穿越者,终究还会有人能继续推动科技发展的。
仿佛看到了刘淮脸上的疑问,虞允文继续说道:“怀明大师乃是蜀中高僧,精通丹道……”
这句话本身就很值得吐槽,因为丹道是道士的看家本事,怀明大师一个大和尚也精通,就像蓝翔出身的大厨勇夺世界杯一般混搭。
但也无所谓了,因为儒释道三家在唐朝时就开始合流,到了宋朝都快成大杂烩了,正应了‘三教原来本一家’之言。
“……及至靖康大乱,怀明大师悲悯世人,想要造出能让大宋克敌制胜的武器。在一次炼丹中,丹炉有霹雳之声,随后竟然破碎,炉顶陷入木梁。怀明大师受此启发制作了霹雳弩。”
“失败了?”刘淮询问。
虞允文叹了口气:“自然是失败了,一开始怀明大师用掏空的铁木作筒,却发现若是火药装得多,铁木就会炸开,火药装得少,石球则飞行不远。而且铁木虽然坚硬,却依旧是木头,火药爆炸几次后就会起火,难以堪用。”
“后来怀明大师又用铸铁作筒,然而铸铁若是太薄,依旧会炸开,太厚又过于笨重难以移动。后来又有石球质地不佳,在筒子内就会被击碎;然而换成铁球就得在筒子内加入更多火药,筒子又得加厚等一系列毛病。后来更是出了一次火厄,两名弟子殒于其中,以至于最后怀明大师心灰意冷,彻底放弃。”
“有识之士听闻这个结果,也就对此不抱希望。”虞允文最后摇头说道:“以怀明大师这等惊艳之人也无法,只能说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。”
刘淮默默点头。
怀明大师其实已经将坑都踩了一遍了,比如火药配比问题、炮筒材料学问题与炮弹力学问题。在基础科学没有普及的阶段,想要搞定这些问题全得靠经验。
换句话来说就是从失败中摸索,比如黑火药配方,那就得一点一点修改到最佳配比为止。
如果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,火炮的前置科技都已经成熟,就差临门一脚了。
事实上,后世考古界发现的最早一门火炮就是西夏所铸造的,通体铜铸,长约一米,重二百斤,前膛,药室,尾銎一应俱全,已经是成熟的工艺。
按照历史发展,西夏会在六十六年后灭国,也就是说,在六十六年之内,第一代火炮技术就会初步成熟。
现在之所以火炮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