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胡宗南、刘建辉一列了,会议还没开始。这三人便在这聊天、笼络感情了。
很快,这人就陆陆续续地来了,王敬久、孙元良这两个三十六师的兄弟师的师长也到了,看到宋希濂坐在一边后,也过去这三人打招呼后,坐在了一边。
很快,另一批人就到了,领头的是刚升任十一师师长的方天方天逸,随后是黄维、夏楚中等五人,坐在胡宗南刘建辉等人的对面,泾渭分明,很明显,这是就是派系之分,胡宗南这边都不是土木系的,心中是比较佩服何应钦的,若不是何应钦没有拉帮结派,要是像陈诚一般拉帮结派,敢说这批人很有可能立马就站到立马的队列中去了,何应钦当时是黄埔军校的教育总长,是所有黄埔学生的老师,而且北伐的时候担任第一军的军长,在当时北伐军的第一军和第二军中,威望不是一般高,甚至压过了蒋介石。
若不是压过了蒋介石,当时阎锡山、冯玉祥、汪精卫和新桂系通电要蒋下野的时候,蒋介石又何会在伤心至极的情况下发出那种感慨呢:“若是他何敬之说一句挺我的话,我是不用走的。”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虽然这时何应钦很低调,但是他的能量绝对比陈诚大上许多,此时的土木系虽然狂吞了许多杂牌军,可是仍比不上何应钦的势力,就像胳膊和大腿的比较一样,国民党仅此于蒋委员长的第二号人物的称号可不是白瞎的,此时的何系搬出任何一尊大佛,职务都比陈诚要高,比如顾祝同刘峙这些人。只是,二人虽然不和,但也不闹怎么过火,顶多是下面部队互相不对眼而已,上面还有蒋委员长看着呢,谁敢闹出火?
此时的何应钦,虽然在慢慢地走下坡路,但也不是陈辞修这个后来者能比的,何应钦在日本振武学校时已经和蒋介石认识了,并一直走到了今天,威望也只是仅此于蒋中正而已。直到经过了八年抗战,一直在崛起的陈诚才能压了一直在走下坡路的何应钦而已。
方天黄维这边几乎是清一色的土木系成员,而另一方,虽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何系成员,但也绝不会买土木系的账的,在他们看来,陈诚算老几?除了会吞并杂牌军,打仗时,打的几乎都是糊涂仗,在这些跟何应钦走得比较近的嫡系将领,自然不会拿正眼瞧土木系的老板陈诚的。
很快,主持会议的长官到了,是罗卓英。
罗卓英的到来,让这群土木系的成员备感轻松,相反,坐在另一边的将领们则精神上多了一分紧张,这一次居然由土木系的二号人物来召开会议,意味着什么?
罗卓英大概上看了一下坐在两边的将领,很明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