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无奈承认,这样屈辱的让步,简直与中原南宋之《绍兴和议》差相仿佛,甚至更为悲哀——赵氏再如何“臣构言”,到底没有真沦为江南国主!
当然,高僧也曾尝试为幕府力争,但终究力不如人、形势所迫,争来争去,只争出两项:
第一,保留了所谓“天皇陛下”的称呼,没有让天皇沦为纯粹的神职人员(没错,在初版的草案中,中方很可能只打算让天皇精心研究理论性宗教典籍,培养为完全的神学家族);第二,是保留了所谓“征夷大将军”的名位——按贵人原版的意思,其实是相当不满意“征夷”的;毕竟东瀛自己就是蛮夷,有什么资格“征夷”?中原朝廷允许你征夷了么?僭越!——还是酒井氏拼命死争,几乎痛哭流涕,才终于保下了幕府所剩无几的这一点威严。
“大师要知道,这些其实都是不合规矩的,朝廷本来不该允准。”贵人正色道:“但大师的确是忠贞之士,而我们一向敬重忠贞侍主的高士——也罢,就当看在大师的份上,我就冒险退一步吧”
他停了一停,又强调道:
“……不过,这只是我个人脸皮薄心肠软,斗胆做的让步而已。这样非分的容忍,还请大师不要习以为常啊。”
酒井氏冷汗涔涔,衣衫透湿,再也说不出话来。
第119章 处置
十日之后, 祭祀高祖皇帝及太宗皇帝的仪式如期开始。当日卯时二刻,黑船贵人们的车驾逶迤入江户城内,穿行过街道上飘飘扬扬的白布与香火(均由大名们倾情贡献), 暂歇于天守阁下,任凭两侧武士官吏匍匐满街,全程也没有露出过一点面容。
到了这种时候, 先前各位大名所折腾出的阵仗就发挥出作用了。无论这位来历不明的少年贵人如何的倨傲矜贵, 他到底不能不对大安的历代先帝表示敬意。休息片刻之后,贵人踏下车驾, 到天守阁外陈列的列圣画像处行礼, 一一虔诚上香。
当然,东瀛蛮夷不谙礼数, 弄出的仪式笑话不少;但贵人宽宏大量,尽力都予以了容忍(比如高祖皇帝那张鞋拔子脸),只是某些差错实在过于离谱, 即使慈悲为怀,也决计无法忍耐了——
“这张画像是谁?”
贵人停在太宗皇帝后的某幅画像处,神色忽然变得相当之高深莫测了。
侍奉在侧的酒井氏微微一愣, 仔细看了看画像上的人脸, 发现自己根本认不出来——当然,这也是很正常的,大名们绝不可能知道中原皇帝的容貌, 这些画像还是重金从借寓东瀛的中国商人手上购得, 不少干脆就是胡编乱造、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5页 / 共8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