才瞬间的欢愉反教他更为郁闷。
他轻吁口气,叫自己别去想,别去听。
他只想赶紧回京,他想要抱一抱凌春。
+++++
江辽特地告知周呈晔他有确实地将那名少年送回镇上。
他一脸莞尔,不懂江辽为何特地跟他解释,又或许他明白了,但装作不解。
不管怎样,他开始地和燕奇临保持该有的上下距离。燕奇临怎么吩咐,他便如何进行,不再逾矩犯上。
所幸,在打了几场胜仗后,也许是联合各部落的法子奏效,抑或者是天候开始入夏,金漠族不再为粮而侵扰。但他们都清楚,这只是短暂的平和,待秋风再起时,便是金漠族再度叩关时。
况且,金漠族不扰境,也不代表边境无事。
如燕奇临所言,粮,成了最大的问题。
北方大郡是片荒漠,根本无法栽种任何黍米,更遑论是蔬果,想在北方大郡实行屯田制,几乎是不可能,必须靠邻近城镇或卫所,甚至是大内供应粮草。
可惜,燕奇临亲笔写的军情奏报,依旧石沉大海。但也不见他气恼,甚至改分出一半的士兵沿着边防牧马,顺便巡逻,而后带着近一万的士兵前往离北方大郡最近的咕耶城,硬是强迫咕耶城的知府暂借出几亩田。
知府本是不肯的,但就在和燕奇临亲自密谈一刻钟后,知府双手奉上了二十一亩田,其中有十亩算是当地属一属二的良田。
至于燕奇临到底做了什么,等周呈晔瞧见十多天都下不了床的知府后,立即就明白了。
他并不赞同燕奇临的做法,尽管粮确实是个迫切的问题,可问题是距离秋天只剩三个月的时间了,这是栽种能种出什么?
可他偏就是有法子。
“旱稻?”他疑诧问着。
“你听过没?”江辽问着。
“……我听过。”他疑诧是因为旱稻是种劣米,旱稻米粒小又硬,想要炊成粥可考验功夫了,但一些穷困人家也会栽种旱稻,只因旱稻成熟极快,三个月就能收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