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:“我们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考核机构,由公正无私的人士担任考官。每年对各级官员进行一次全面考核,内容包括政绩、民情、道德等多个方面。根据考核结果,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。”
“这样一来,那些懒政怠政的官员就会受到惩戒,而真正有能力的人则能得到提拔。”一位大臣补充道。
朱楷点了点头:“正是如此。只有这样,才能保证官场风清气正。”
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,最终确定了一系列改动革新措施。朱楷决定将这些方案整理成文,呈报给朱元璋审批。
几天后,朱楷带着厚厚的奏折来到御书房,准备向朱元璋汇报。他跪倒在地,恭敬地说道:“启禀陛下,微臣关于吏治改动革新的方案已经拟好,请陛下过目。”
朱元璋接过奏折,仔细阅读起来。半晌,他抬起头来,目光中带着赞许:“朱爱卿,你所提出的方案切实可行,朕同意照此执行。”
朱楷心中一喜:“谢陛下。”
朱元璋又说道:“此次改动革新意义重大,你务必亲自督办,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落实到位。”
“微臣定不负陛下重托。”朱楷坚定地答道。
朱楷正在府中处理政务,突然接到消息,说是张文远来访。他连忙迎了出去,只见张文远满面春风,显然心情不错。
“张兄,”朱楷笑道,“近日可好?”
张文远拱手作揖:“多亏大人提携,如今学生已在户部任职,深感荣幸。”
朱楷欣慰地点了点头:“张兄才华横溢,定能为国效力。不过,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切记不可忘本。”
张文远认真地说道:“学生谨记大人教诲。”
两人相谈甚欢,直至深夜才散去。望着张文远离去的背影,朱楷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他深知,只有培养出更多像张文远这样的优秀人才,大明的未来才会更加光明。
午后的阳光斜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,御史台内,几个官员正围坐在一处,讨论着如何进一步加强监察体系的有效性。其中,御史中丞赵诚,一位刚正不阿的老臣,清了清嗓子说道:“吾等皆知,朝廷之大,百官众多,若不加以约束,恐生懈怠之心。”
“正是!”一旁的副御史刘瑾点头附和,“我等身为御史,本职便是纠察百官,肃清贪腐。然,近日来,关于各地官员贪墨之事频传,可见现行体制仍有漏洞。”
赵诚沉吟片刻,目光如炬,“那依刘大人之见,当如何补救?”
“依在下之愚见,”刘瑾站起身来,在屋内踱了几步,“当设‘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