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,马待封对方重勇也是感激涕零,当着一大群官员的面,直接跪下,给方重勇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。
“不必如此,不必如此。”
方重勇连忙将马待封扶了起来。
他拍了拍对方身上的尘土说道:“这里看似僻静,实则是在还处于建设之中的汴梁城范围内,并不是什么穷乡僻壤。国家以后会更加重视伎术,你安心当这个院长便是。”
“右相知遇之恩,马某誓不敢忘啊。”
马待封又是一番感激,随后他便领着十几个学院的“博士”“教习”走进了开封伎术学院的大门。里面有教工宿舍,他们以后都会住在这里,除非是回家探亲,否则不会离开这里。
换言之,国家的特殊人才,会采取特殊管理的办法,以防技术外泄。
这些人都是以前跟马待封一起共事的伎术官。
除了没有懂医术的以外,其他的技术,这些人当中都有知道一些的,甚至包括勘探矿藏与培育牲口的人才。
他们将来会在这里教书育人,同时进行各种伎术研究和试验。当然了,试验会在另外的场地进行,这里主要还是以教授学生为主。
忍不住回头看了“开封伎术学院”的牌匾一眼,方重勇脸上露出莫名其妙的怪笑,随即招呼着刘晏和护卫自己的亲兵们去通济渠边散步。
方重勇和刘晏走在前面,张光晟带着亲兵跟在后面,众人都被运河的繁忙给吓坏了。
这几年北方又是战乱,又是天灾的,民生凋敝了许多。可是南方却并未受到影响。
甚至可以说,以黄河为界,黄河以南的经济还有所发展,特别是从关中流出了不少人口。这些人拖家带口的或走陆路到荥阳,或走水路到汴口。
这些人的涌入,激活了汴州的经济,使得汴州成为了运河的一个终点。很多从江南和两淮运来的货物,特别是粮食,直接就不运到长安了。因为关中那边政局的动荡,商贾去了以后都不能确保自己还有小命能活着回来。所以直接在汴州卸船,然后采买新货物,再转运回去。这样沿途路费最省,风险也最小。
“士安(刘晏表字)啊,你说今年秋天开一次科举如何?”
本来是在闲聊,方重勇却突然提出科举的事情来了。
开科举?
刘晏一愣,他是有多久没听到这个词了啊!
自从皇甫惟明在幽州举起反旗之后,朝廷就没有再举行过一次科举。或者这么说吧,天下人现在连谁真正代表朝廷正统都没搞明白。
这个时候搞科举,不得不说,方重勇想得有点多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