力的野战新军可以考虑,毕竟铁甲产量还是比较高的,补充完损耗后还能有不少盈余。
“挽澜军战备情况如何?”
刘封沐浴更衣之后,再次出来见人,第一个问的就是赵云关于挽澜军的情况。
赵云恭敬的如实回答道:“得蒙少主恩典,太史将军助力,挽澜军如今编组已成。只是部曲之间还需要磨合,且补充了一定荆州新兵,也需要时间安定下来。”
挽澜军所部此次战损,尽数补充的是荆州降卒,同时还抽调出了八千人的老卒用以组建新军,而补充这部分的抽调的兵力来源于两部分,其中三千人是跟随程普、韩当转入的摧锋军老卒,剩下的五千人也是荆州降卒精锐。
同时,摧锋军中抽调出来的兵力,也一样补充入了荆州降卒精锐。
这是刘封精心安排的结果,从而保证摧锋、挽澜两军三万人中,半数是徐州、豫州、河洛(河内,河东,雒中)老卒,剩下的半数则是扬州、荆州的降卒。
如此一来,不但能消耗掉一万五千人左右的荆州降卒精锐,同时也能抽调出一万五千徐、豫、河洛的精锐组建新军。
刘封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麾下军队的质量和数量,同时也能安定荆、扬两州的人心,更有打碎军中山头派系的目的。
这些荆州降卒精锐,本身在刘表手底下就享有一流的待遇,若是贸然降低,军心势必不稳,而且也不利于维持这等精锐战力。而将他们编入摧锋军、挽澜军中,享受刘封麾下第一等待遇,这些降兵必然会感恩戴德,而且也会疑虑尽消,更重要的是,日后建功立业,也会有荆、扬两州籍的勇士崭露头角。
派系永远都会有的,即便硬是拆分了,日后也会有新的派系诞生。
所以刘封从来没有打算消灭派系,毕竟伟人都曾经说过:党外无党,帝王思想,党内无派,千奇百怪。
可见抱团是人的本性,难以根除。
故而刘封想的是压制,不让一家独大,同时派系越多越好。
只要荆、扬两州的人才起势,那么豫、徐两州的老臣们就有了牵制和平衡,不会一家独大,刘封自然也就少了被老臣裹挟的风险。
不过如此一来,摧锋、挽澜两军军中必然是需要补充入大量新兵的。
虽然这些新兵也都是荆州军的精锐,可他们却是同摧锋、挽澜军中的老卒泾渭分明的,甚至在不久之前,双方还是你死我活的敌人。
要想重新拧成一股绳子,不但需要这两军从上到下的将领、军官们严格训练、整合和教育,同时也需要不少的时间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