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便是在广岛这个滨海城池,已经开始饿死人,抢劫粮行已经爆发了数次,但粮行也没有粮食。”
“织田信长颁布了固守令,打算顽抗到底。”
高启愚惊讶的说道:“他打算,顽抗到底?”
孙克毅解释道:“这也是倭国大名们的共识,忽必烈两次进攻倭国都折戟沉沙,如果主战场发生在倭国本土,他们认为可以倭国获胜。”
“大明需要完全依赖长途跋涉的补给,天高水长,很容易被倭国狙击漫长的补给线,给大明军带来后勤上的困扰。”
“同时,倭国的山城也是他们的信心根本,倭国的山城和朝鲜临时营造的山城完全不同,有些山城,已经修建了数百年,道路曲折,而且防御更加严密,大明赖以破城的火炮受限于运输和后勤,无法在倭国本土发挥威能。”
“而且,倭国大名们认为,大明军进攻不会过于迅猛,大明处于急变之世,各种内部的问题,需要戚继光回去镇守,戚继光离开大明已经两年时间,再不回去,皇帝的权威,会受到挑战。”
这是倭国大名们准备固守的三个原因,天高水长、主场地利以及京营不能久战。
“额,这些倭人,怎么如此喜欢以己度人,他们这边喜欢下克上,就觉得陛下也完全依赖于戚继光的个人威信吗?”高启愚愕然,连连摇头说道。
在倭人看来,戚继光离开的时间太久了,三年就是极限,时间再久,大明内部的反贼们,恐怕就会又生出别样的心思来。
这显然是把倭国那套幕府将军和天皇的关系套用在了大明身上。
“不是,倭国很多大名们都觉得,是张居正和戚继光联手架空了陛下,现在的一切决策,都是张居正和戚继光挟天子以令诸侯做的。”徐渭面色有些古怪的说道。
这种想法,可不止在倭国,甚至在大明也有很多人如此相信,徐渭和孙克毅,其实也被问到过。
“简直是,胡说八道。”高启愚五味陈杂,脸上写满了一言难尽,和陛下一比,戚继光和张居正都属于极端保守派了!
陛下可是少壮派的头儿!多少少壮派,都嫌朝中那些明公,年纪太大,前怕狼后怕虎,做事瞻前顾后。
第三卷斗争卷可是陛下写的,张居正一直在阻拦。
高启愚从不觉得戚继光离开京师,影响了皇帝的威信,相反,大明京堂百官,都在期盼着戚继光能早点回去。
戚继光在,好歹还能劝劝陛下,不要动不动就想着要掀桌子!桌子在那儿放着好好的,大家都在桌上吃饭,有什么事儿,好说好商量,一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6页 / 共9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