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
左右春坊,老东宫属官了。
好歹是日讲官过来的亲近人,该给人刷刷资历了。
张居正则是递上一份奏疏:“陛下,臣疏乞罢免。”
朱翊钧轻车熟路接了过来,交给一旁的张宏。
随意道:“嗯,朕知道了,所请不允,说正事罢。”
这场景,别说两名当事人,旁边的张宏跟高仪都习惯了。
许是临近考成法大察之日,最近弹劾张居正的奏疏,实在有点多。
一会是臣下考校君上,乃是欺君之举,僭越皇权。
一会又是张居正结党,按照大明律《职律》十八条,交结朋党紊乱朝政,当坐死。
虽然都是无稽之谈,但没办法,弹劾就得疏请罢免。
这才有皇帝跟首辅两人走过场一样的场景,反复发生。
张居正也习惯了。
他将奏疏递给皇帝后,就说起了正事:“陛下,近日考成法大察日近,疏请致仕不履职者众多。”
“位职空悬尚且有补,只是耽搁了正事,却无可挽回。”
“臣请追责。”
朱翊钧忍不住冷笑一声。
请致仕?怎么不干脆挂印弃职?
这些虫豸,任内吃干抹净,如今还想保留退休待遇?
哪个钱袋子,能任由这些虫豸乱掏?
他当初微末时,上午多领了二百块,工资津贴补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午休都省了,紧急开会,下午就给他那二百追了回去。
如今他作为大明第一会计,能让这些人这么舒服,那才是白瞎了。
朱翊钧摆了摆手:“让申时行上奏,朕给你批。”
张居正拱手谢恩。
不得不说,眼前这位小皇帝,是当真舍得放权。
如今无论是威望,还是班底,都有了亲政的资本,却仍是一如既往,从未干涉过内阁的诸多决定。
哪怕申时行多次优容乡人,朦胧推升,小皇帝仍然信重不减。
只说“元辅所荐,朕用人不疑。”
实在令张居正感慨不已。
三人一路谈论着政事。
如发明年年例银,六万两于延绥镇,预备粮草缓急支用。
升贵州按察使刘侃为福建右布政使。
天气暄热释减各罪犯人,共三百五十一名。
女直夷人进贡,贺皇帝万寿诞辰等等。
不一会,一行人来到皇极殿。
皇帝坐上御阶,赐座辅臣。
张居正,高仪对视一眼。
前者酝酿了一下气势,颇有兴师问罪的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6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