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热闹的模样。
……
与此同时,文华殿中。
朱翊钧示意张宏,将批阅好的一道奏疏传阅诸臣。
当然,并非是什么紧要奏疏,而是走过年放假的流程。
大学士张居正、高仪上奏,本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起,该放除夕假,连年节、上元假,至新年正月二十日方满。
乍一看,寒假有点久,朱翊钧批得也有些不情不愿。
但没办法,这是国朝惯例,要是过年要是连二十五天都不放,那他朱翊钧岂不是还不如封建老古董?
所以他当廷就给批了。
这是早朝最后一件事,批了,也就该散会了。
一众廷臣陆陆续续离开。
不过一众辅臣,六部尚书,都御史,户、科两道都给事中,反而纹丝未动。
显然皇帝还有小会要开,轮不到什么太常寺、鸿胪寺、国子监的堂官。
不过群臣并不太在意——放假还有三天,争权夺利一年了,也得缓缓了,合当正好放空一下。
等人走的差不多,坐在御座上的朱翊钧才开口道:“朕留诸位,也没什么要紧事。”
他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快过年了,朕想着,你我君臣,以后都在年前,将一年的事情做个总结。”
“看看有哪些还未注销的事情,明年咱们又要携手做些什么事情,对政事有什么看法,都可以说说。”
在场的重臣都是提前得了知会的。
但即便如此,也忍不住面面相觑。
张居正看了一眼这位还未亲政的皇帝,忍不住感慨——他从没见过这么勤奋的皇帝!
这还是没亲政,以后亲政什么样都不敢想!
若是能持之以恒,大明朝何愁不兴!
御座上的朱翊钧顿了顿,给足人反应的时间。
而后看向户部尚书王国光,开口道:“王卿,你先说,咱们国库今年收支几何?”
关于李杜这个人,资料不多,墓志上是一生布衣,并且一直是俞大猷幕僚。
但他同时也在登科录上,万历二年甲戌科殿试金榜第三甲第139名同进士出身。
所以这家伙为什么中了进士没当官,我也不知道,文中的动机是我艺术加工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