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延续,本质上都是儒生法士推举出来的代表人,只不过是侧重点不一样而已。
比如说法家一直将宝压在徐家身上,始终没变过,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
徐家给他们的回报也是不菲,地方绝大多数官员都或多或少有法家背景,儒家的押宝几乎没成功过,为了保证自己不彻底出局,每次都是留了一手。
儒家之前支持的对象其实是王凤王根,但儒学院上层博士们却又瞧不上王家。
所以,儒生们自王嗣以后已经许久没有真正支持过某一个人了,至少上层拥有批红权的博士们始终都没有。
这次他们终于找到目标了!那就是当代的儒臣之首,首席博士王莽!
“不可,光提升儒生的比重而不提升法士比重,那岂不是在公认违背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吗?”
“儒法并用这条国策我大汉已经用了上百年,它的优越性已经完美展现了出来,始终保持着国家的安稳,若是轻易改变无疑是会闹出大乱子的。”
还没等王政君回答,徐华就第一个跳出来表示反对,他再清楚不过王莽的意思。
无法就是想趁机提升自己的势力嘛,看来那群老顽固也是亲自下场了。
徐华在心中思考着,如果没有得到儒学院的集体支持,王莽便不会费那么心思,记得之前基层儒生也是支持王凤的。
但王凤即使大权在握的时候都没有做过提升儒家这个整体地位的事,他拉拢的不过是某一个势力某一个派系而已。
并非这个整体,反正那种大儒看不上他,而且自视甚高,认为自己品德高尚,与贪官污吏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,既然如此那何必热脸贴冷屁股呢?
但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,儒家已经认可了王莽,儒生官员也有意向王莽靠拢,像是大儒孔光更是如此。
虽然还没有明确表态,但有意无意的也是在向其靠拢。
“唉…徐司徒也变得这么迂腐了吗,当年的分封制度亦是祖宗之法,但高帝不照样是给废除了吗?究其原因,就是因为郡县制要比封国制更加优越!”
“所以高帝做出了正确的选择,我们面对这道岔路口也同样要做出选择,历史会证明,儒家才是最适合大汉国家的治国方法。”
王莽同样寸步不让,开始与之反驳,也不完全是为了争取儒生。
他真的认为儒家制度更加优越,远比法家的法律有用,昔日的秦朝已经证明严苛律法并不适用了。
若是早早的听从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的建议,大汉可能就不会落得如此田地了,因此尝试是必须的,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