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太学儒家博士王莽
其实现在的路应该怎么走,徐华也没有头绪,现在真的是大汉立国上百年局势最为焦灼的时代。
堪称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,皇帝逐渐失去了实权,只能仰仗徐家在地方的势力来威慑中央,虽然刘欣雄心勃勃,企图收回所有权力。
可毕竟目前来说没有多少进程,全盘接收了王凤政治遗产的王根不死,皇帝就没有可操作的空间,禁军已经被经营成了铁桶般的存在。
主要是王家控制住了府库和统兵虎符,实际士兵的军饷是他们发的。
这年头哪有什么忠诚不忠诚,如果是高帝这样的“老熟人”,或者说文帝武帝这种功勋显赫的也就算了,新帝真的是名不见经传,没有让天下人感受到人格魅力。
所以自然是谁给饭吃,谁给军饷,谁手上有虎符,谁就是老大了,这个时代的士兵除了某些马上皇帝外,都是一概不认。
毕竟见过皇帝的人太少,老百姓懂什么,上司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,很多时候,比如造反就并非大家的本意。
比如当年赵王刘如意打的口号就是清君侧,士兵都是认为自己是去帮助朝廷的!师出有名先当重要,一个好的借口可以令士兵们没有心理负担,打仗更加勇猛。
即使后面会发现,但那也为时已晚,只能硬着头皮上,这就是为什么“只诛首恶”这句话相当管用了。
谁会愿意打仗?放着安稳日子不过,非要拿起刀和他人搏命,迫于无奈罢了,就比如之前的匈奴东胡,现在的乌桓,不打连日子都过不了!
游牧民族同样如此,他们就渴望杀戮吗?频繁北扰的原因其实相当简单,粮食不够,每当冬天来临,对于百姓就将是灭顶之灾!牛羊大多会被冻死,还有面对寒冷的天气。
除了向中原文明劫掠外,没有任何选择,谁都要活着的,实在不行,那便是“死道友不死贫道”,先保住自己的命。
徐博深深的看了他一眼,之后才缓缓道:“唉,我知道你心中所想,无法是在迷茫今后的路,如今家族已经繁荣兴盛了两百年。”
“最大的危机就在眼前,怎么渡过去我也不知道,也没有精力和时间再知道,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,我做的不太好,但也没有办法,只能是暂且交给你了。”
“记住,千万不要妥协,我徐氏立场一直都是刘氏,这是最保险的道路,更何况我族世食汉禄,累世公卿,应该懂得感恩,即使他们负了你也不能轻易改变原则!”
“就以那一次距离吧,负我族的是宣帝,兔死狗烹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