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郭阳就知道向天山选择的创业方向绝对是深思熟虑的,而且大概率会成功。
这一行的赛道很窄,但需求却又是实打实的。
只是农业项目,这年代各地就有中低产田改造、增减挂钩、农业基地认证等项目;
未来又有高标准农田、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大项目,再加上其它行业的一些补贴。
至少十几二十年内,这都是一个赚钱的行业领域。
唯一和张伟不同的是,因为目前的一些政策还不太明晰,向天山决定等两年退休了再创业。
并且还主动邀请郭阳个人入股,用他的话来说,以后嘉禾就是其最大的客户。
郭阳自无不可。
同时也想到了集团总部此前也设立了个项目专员的岗位,负责滨海盐碱地改良,属于苜禾1号种子的辅助岗位,也不知现在弄得怎么样了。
青禾之行让郭阳感慨良多。
阿魏戈壁的改变给他带来了大量自然能量,但也迎来了些麻烦。
人员上又需要调整。
一夜无眠。
——
戈壁上的天空极为广阔,汽车在戈壁滩上渺小的奔驰,身后尘土荡天。
有时很久,也碰不到一辆车。
“任我是三千年的成长……”
电话铃声响起。
是薛礼强打过来的。
“喂,薛总,什么事?”
薛礼强焦急的声音传了过来,“郭总,你在哪儿呢?昨天黑省针对今年的国产大豆形势开了会,形势很严峻,找郭总救急来了。”
郭阳挑了挑眉,国产大豆形势不是一直很严峻吗?
“我在阿勒泰,这会儿在去北屯的路上,发生什么事了?”
薛礼强说:“进口大豆价格又降了,现在每斤不到1元,国内加工企业和豆农都被打蒙了。”
“你确定是1元?”
“是,孟山都去年推出了农达2代转基因大豆种子,产量提高到了每亩450~480斤。”
薛礼强叹了叹气,“沿海大豆加工企业都有外资参股的身影,进口大豆话语权旁落,没人用国产大豆了。”
“按现在的初步统计,黑省今年的大豆种植面积不足2500万亩,近乎腰斩。”
郭阳沉吟了片刻,“九三集团也在沿海建厂了?”
“是。”
郭阳问:“我能做什么?”
薛礼强急不可耐的说道:“种子,天豆1号的种子,要想保住今年的大豆种植面积,只能靠天豆1号。”
“行,我这边会跟进。”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