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束了通话,郭阳感觉到了事情的棘手,九三粮油慌了。
在巨大的成本面前,这个历来以民族品牌自傲的企业,也不得不在沿海设立分公司。
加工进口的转基因大豆,以此来冲抵加工国产大豆带来的亏损。
面对巨大的亏损,再爱国的企业家也只能低下高傲的头颅。
然而,接下来的处境必然是:受制于人。
思考了小会儿,郭阳给严群去了电话,“在海南加代制种的大豆种子什么时候收获?”
严群说:“这一季的还有10来天,现在还是鲜荚。”
通常,海南从10月到次年5月,能扩繁两季。
“产量有多少?”
“3000多万斤。”
郭阳算了算,大约400万亩的种植面积,依然是杯水车薪。
“海南的制种基地面积扩张,现在谈得怎么样了?”
严群回答道:“海南冬天是蔬菜供应的旺季,老百姓普遍不舍得把地租出来,短时间内想扩大只能租那些撂荒地。”
“撂荒地水电路都不方便,改造好后还可能面临农民反悔不出租的窘境,地租也会水涨船高……”
郭阳思索着其中的利弊,“租金能涨多少,涨了后还有没有利润?”
严群说:“租金能从500元涨到1000元,甚至1500元,用来制种肯定有利润,但没有内陆划算。”
“海南冬天温度适合玉米、大豆、棉花、水稻扩繁亲本,但应该是家里工作的一个补充,不应作为主导来做,能不到海南制种和扩繁亲本,就尽量不要到海南制种。
那边工作人员反应,海南鼠多、虫多、病害重,制种成本高,而且产量变幅大,很难控制……”
天禾内部的意见,一直是不赞成到海南制种,因为加代繁殖最大的作用是育种。
而天禾的种子都是成熟的种子,只需要在海南扩繁亲本就行了,基地面积不宜太大。
但大豆如今局面紧迫,以及天禾还有棉花、水稻等一系列的种子都需要扩繁。
海南制种基地不得不重视起来了。
郭阳对严群说道:“你安排一下家里的工作,我明晚回九泉,后天一起到海南。”
…
郭阳闭目假寐,手很自然的就拿起了放在一旁的玉米棒子。
汽车继续安静的行驶了六十公里。
郭阳和罗修才从阿尔泰机场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,隶属于183团的向阳湖。
向阳湖,这是一片宁静的水域,湖面与胡杨、红柳、芦苇相拥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5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