苜蓿草产量能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,但商品苜蓿不到50万吨。
品质也多处于二级和三级水平,甚至三级以下。
同期的进口苜蓿多为特级和一级品,并且包装、保质期、品相都高于国产苜蓿。
几年时间过去。
整个产业已经翻天覆地。
单产提高,品质提升,物流成本大幅降低,商品苜蓿产能翻了8倍,整个行业的收入大幅提升。
由于三聚氰胺的事发,奶业对优质牧草需求的加大。
仅今年,国内商品苜蓿的需求量就接近200万吨,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中。
国际市场上,由于苜蓿最大的出口国老美遭受重创,价格也在一路走高。
均价已达到了396美元/吨,苜禾1号甚至达到了415美元/吨。
国内外的市场都在蓬勃发展,行业春天已然到来。
除了牧草外,牧草种子市场也在变好。
事实上,国内一直是苜蓿种子出口大国,每年都要出口几千吨种子。
只不过出口的种子价格不高,多数时候价格在2000美元/吨以内,相当于1斤10元不到。
不过近几年由于苜蓿产业集群的发展,很多牧草公司都在进行专业化的种子生产。
以往,牧草种子生产的行业准入门槛很低,随便一个村都能生产。
市场需求旺盛时一哄而起,导致企业相互杀价,陷入无序竞争。
但现在产业集群的存在,优势企业已经形成了很高的资金、技术门槛,规模化更是降低了生产成本,后来者很难有机会。
种子亩产量有了跨越式的提升,原来只能产40~50斤种子,如今平均已能达到80斤以上。
头部的辉煌种业、绿洲草业普遍能达到120~160斤/亩的水平,苜禾的苜禾1号更是长期稳定在200斤/亩。
同时,由于专业化生产,苜蓿种子质量合格率也由40%提升到了80%以上,发芽率得到极大改善。
‘规模生产--技术经验全面推广--产品质量提升——国际贸易畅通--市场逐步稳定——规模发展’的良性循环逐渐形成。
郭阳将资料看完,也不由感到振奋。
苜蓿产业在嘉禾的体系中很关键,既能治理盐碱地,也能为下游的奶业、肉类提供动能。
对于西北的水土保持也很友好。
郭阳在心中权衡了片刻,嘉禾生态环境修复公司,由苜禾工程部为班底组成,这削弱了苜禾的职能。
既然这样,就让苜禾更纯粹些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9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