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”
“罪魁祸首就是嘉禾。”
“行业主管部门是时候出手了。”
通篇看完,郭阳只感觉这不是在咆哮,反而充满了色厉内荏的味道。
你这是在尖叫吗?
怎么丝毫引不起人兴趣。
郭阳又换着看了看其它的报道,或者采访。
让人意外的是,几大主流食用油品牌的说法,和南方都市报完全相悖。
鲁的孙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不,鲁没想过打价格战,但它上来就要拼死拼活。”
福临门的方洪:
“现在的价格,即使是福临门的产业链,也进入了严重亏损的区间,这并不是我们所想的。”
金龙鱼:“我是想提价来着。”
华夏经营报也发表了看法:
目前粮油加工企业面临两难选择,亏损或者是丢失市场份额。
无论是怎样选择,都犹如钝刀子割肉。
相比大品牌相对温和的态度,小品牌和一些小报则对嘉禾粮油充满了攻击性。
“很遗憾,我们已经停工了,本地居民又失去了一个可靠的选择。”
“在国际粮油价格保持高位的同时,国内食用油价格却跌到了谷底,这种价格倒挂是极其不合理的。”
“大企业、大资本就是贪婪的鬣狗。”
“既然拿出几个亿来降价,打击小品牌,为什么不直接拿出这些钱去收购小品牌呢?”
拼死拼活。
鲁董事长这话已经成为了市场上流传的名言。
几乎所有企业都在煎熬着。
水煮青蛙,一些企业濒临倒闭,但遭受最大冲击的却是长期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企业。
这些企业通常靠近沿海。
前期的原料进口成本高,因为前几年的大豆风波,投入集中在码头港口、海外进口上。
国产大豆、玉米的采购渠道接近于无。
在这波降价潮的损失也最为惨重。
又过了两天,羊城植之元油脂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柏春,在接受采访时悲愤痛斥。
“嘉禾粮油就是一家没有底线的公司。”“嘉禾标榜自己为农民服务,但没有底线的大幅降价,损害的终将是国内广大农民的利益。”
这样的言论并不少。
报纸、电视、网络新媒体,几乎都能看到针对嘉禾粮油的攻击。
在沿海地区愈演愈烈。
而嘉禾粮油对这些信息并没怎么关注,也没做出回应,只有各大商超里的特价促销价签一直存在。
…
这天,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