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民日报的主编姚日昌来到了嘉禾总部。
“郭董,你还真是难约啊。”
“太忙了。”郭阳给姚日昌泡上了新鲜出炉的红麻茶,“我自己都不清楚下一天会出现在哪个城市。”
“看来这两天的舆论并没有影响到你。”姚日昌品了口茶,赞道:“这茶不错,养生。”
“走的时候,我让人装上几盒。”
“那我就却之不恭了。”
“哈哈。”郭阳笑了两声,从姚日昌的态度上就能看出今天的采访会很温和。毕竟食用油降价是老百姓乐于看到的。
面对姚日昌的询问价格战何时结束,郭阳也信心十足。
“打到进口大豆失去国内市场为止。”
“能成吗?”姚日昌讶然,“一直以来,进口大豆的生产成本都更低。”
“现在可不一定。”郭阳冷静的说道:“从机械化程度来说,国内成本是更高。”
“但从单产的角度来计算,现在是国内占据成本优势。”
“总的来说,进口大豆并不会比国产大豆有优势,这还是没有算运费成本的情况。”
姚日昌问道:“羊城植之元油脂公司的郭柏春,称嘉禾在损害农民的利益。”
郭阳蔑视的笑了笑,“姚主编了解过这家公司吗?”
“愿闻其详。”
郭阳说:“这家公司所用原料全是进口大豆,至今没加工一颗国产大豆,他的合作伙伴是路易达孚。”
“这样的情况在沿海很普遍,沿海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很少很少。”
“带农民致富一直是嘉禾的愿景。”
“事实上,除了生产成本的因素,国内大豆榨油率提高,土地面积增加,玉米产量过剩等等因素的影响。”
“按天禾的调查,今年国内大豆播种面积上涨很厉害。”
“今年不说完全实现自给,但90%以上自给是肯定没有问题的。”
“而国内包括福临门、金龙鱼、鲁、汇福,以及沿海大量粮油加工企业,由于前几年的洗牌,至今依然保持着使用进口大豆的习惯。”
“倘若一直安于现状,才是对农民利益的损害。”
“这场价格战是一定会来的,与其被动的应战,不如主动出击。”
姚日昌满意的走了,第二天几乎原封不动的将嘉禾董事长的采访刊登上报。
紧跟着央视也发了一条快讯。
大意是国产大豆正在收复失地,价格战不仅是品牌清洗,也是国产大豆吹响反攻的号角。
这在粮油业引起了巨大反响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