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其人,则论奏封还词头”就是这个意思。
宋仁宗朝时,蔡襄当知制诰,“每除授非当职,辄封还之;帝遇之益厚”。
中书舍人若“封还词头”,而皇帝又固执地非要下诏不可,那么可以由次舍人草诏,但次舍人同样可以“封还词头”。
理论上,只要中书舍人达成“拒不草诏”的一致意见,便可以将一道不适宜的诏书“扼杀于萌芽状态”。
比如说熙宁三年时候,参知政事王安石欲将自己的亲信、新法的支持者李定破格提拔为“监察御史里行”,皇帝也同意了。
但李定这个人人品很坏,声名很臭,知制诰宋敏求即拒绝起草任命李定的诏书,封还词头,并于三天后辞职;
接替他的另外两名知制诰苏颂、李大临,也以“爱惜朝廷之法制”为由,再次封还词头。
为让李定顺利通过任命,神宗与王安石免去苏颂与李大临之职,任命听话的人当知制诰,总算将李定弄进中央政府当了御史。
所以,走一个这么艰难的程序,就为了给自己赐一个宅子……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?
但随即苏允立即反应了过来,道:“四书章句集注是有了什么安排?”
甄时选笑道:“苏大家果然敏锐,官家将四书章句集注纳入资善堂教材之内,因此特赐宅邸给苏大家,感谢苏大家给皇子们提供了这么一本上佳的教材。
另,官家已经在召集太学教授在讨论将《四书》纳入太学的选修课,与宋律并行为选修课之一。”
苏允闻言吃了一惊:“这么快么?四书还没有正式发行呢,还没有得到公众的承认,就推进太学之中?”
甄时选神情肃穆,道:“官家说道,《四书章句集注》一书,乃是开启民智之钥匙,时不我待,须得尽快将其纳入,以开启天下学子之智慧,让我大宋涌现出来更多的人才!”
意思是你这书太好,朕迫不及待要推广它了!
但有必要这么急么?
虽说没有直接将其纳入科举题库,但作为选修课也有些过分啊。
太学可不止是一间学校,它还是大宋州学县学的领导机构,将《四书》推进太学选修课,也就是说,将其成为大宋所有州学县学的选修课!
直接成教材了啊!
而这本书可是还没有经过天下大儒的认证的,甚至都还没有公开发行!
按照苏允的想象中,应该是先交给一些私人印书坊,了不起让大宋印书坊来印发,先让其交给天下人来审阅,接下来还要经过一轮又一轮辩经,如此才有可能成为官方教材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5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