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增效。
在李清臣开始大刀阔斧治理惠民河的时候,苏允开始对开封府内部的各项收入以及支出进行规范化管理。
苏允主要准备了两个措施,一个是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采购部门,专司采购事宜。
另一个则是在南衙内部设立了一个专司审计的部门,一是监督采购部门,二是对南衙名下的仓场库务进行巡回审计。
这两个措施一出,南衙上下顿时风声鹤唳,抱怨声四起。
连邓起都有些扛不住压力,找了苏允几次,说下面的胥吏情绪颇大云云。
苏允自然不会客气,让邓起专心负责好治理惠民河一事,其他的自己自然会处理好。
还有李清臣,亦是听到了风声,寻苏允谈了一次话,说当下惠民河治理正是关键时刻,若是胥吏情绪太多的话,恐怕要误了正事。
对于李清臣的说法,苏允倒是耐心给解释了,只是李清臣翻来覆去的就是一句什么【当下以治理惠民河一事为要,其余的以后再搞云云】,言下之意便是要苏允停止搞什么降本增效。
苏允只是解释了一通,后面便不再解释了,只是道:“府尊,关于治理惠民河的款项我已经设立了专用资金,资金上不会有耽误的。
至于人员管理事宜,邓主事会全权负责好,不会出现其他的问题的。
至于南衙现在内部的其他胥吏的抱怨,并不会影响到惠民河的具体事宜,所以府尊你就放心吧。”
面对坚定的苏允,李清臣只能是悻悻而去。
苏允倒是起了一些警惕的心思,让邓起关注一下李清臣为什么要关注此事,邓起打听了一番,原来是李清臣押厅的几个主事在搞事情。
原来南衙的军匠、驿递、马牧、盗贼、仓库、河渠、沟防、道路虽然各有专官负责,但押厅的几位主事,亦是靠着知府的权威,将其分出去部分。
左右厅虽然专横,但也知道不能过于其他知府,因此这部分知府还是控制了部分,算是双方达成了妥协。
否则当真把知府给逼急了,双方终究要鱼死网破的。
这会儿苏允搞降本增效,直接要将这部分权力收回,自然是引起押厅主事的不满。
苏允思考了一番,还是决定将这部分的权力给收回。
他跟左右厅不同,左右厅私欲太大,总是阻碍押厅的行政,但通判厅却不会如此,只要押厅那边按照正规程序来走,他不会对押厅设置太多的障碍的。
关键是,他接下来要给南衙增加几条财路,这些权力便不能随便赋予出去,收回来才好办事嘛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6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