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道:“那就是张参政胡乱说的是么,诸宰执议事,张参政却在信口雌黄,是因为没有殿中侍御史主持纪律,才这般猖獗?”
张璪怒视了一下章惇,不过却不说话了。
蔡确看了一下王珪,知道王珪与张璪二人是最大的障碍。
蔡确笑道:“王相,您觉得该当如何封赏苏允?”
王珪抬眼看了一下,心中冷哼了一下,若是可以的话,他想要说不给苏允封赏,但此话却是说不得,若是说了,此处有书记官记录,到时候传出去,那就是他王珪嫉贤妒能,不给立了大功的封赏。
因此这话却是不能说出口,但王珪却是消极对待,道:“此事中书省可以定下章程,经由门下审核,尚书省自然会执行。”
话是这般说,但到时候自然有万般做法将其打回去,例如说什么资历不够啊,才能不相符合啊,品德欠缺啊之类,只要想要挑毛病,总能够挑得出来,而且还是别人无话可说的那种。
蔡确自然知道这个情况,这才是他为什么不直接从中书省定夺,然后去走流程的原因,因为之前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,王珪因为只把持门下尚书二省,不甘心对自己束手听命,因此总是在一些事情上纠缠。
所以就算是他商议出来一个合适的封赏方案,他依然会将其打发回来,次数多了,到时候中书的权威也将会尽丧,这才是蔡确先将大家召来一起商议的原因。
当然,给苏允封赏一事的确是存在着许多的敏感的地方的,连官家都觉得此事头疼,他蔡确自然也是这般觉得。现在的问题是,不封赏肯定是不行的,立了功不赏,那就是打压功臣,官家或许要担一个顾及臣子的污点,但他们这些宰执,可能会被认为是打压功臣的奸臣啊!
你别说什么苏允年纪小不该太快升官的话,你猜民间会不会信你?
百姓们通常比较朴素的想法是——好不容易大宋朝出了个能打仗的年轻人,你们却非要倚老卖老压着他,这不是奸臣行径是什么?
天可怜见的,小苏经略相公在西北出生入死,不仅八百骑踏破党项人中军大营,还直捣西夏国都银州城,吓得梁太后连夜出逃。
那叫什么?
那叫夜黑雁飞高,单于夜遁逃啊!
小苏经略相公都已经封狼居胥了,你们还要打压他,这不是奸臣是什么!
啊,小苏经略相公破的不是中军大营,那银州城也不是西夏国都,还有那梁太后也不在银州城里,更不存在什么梁太后连夜出逃,而且这等攻击也远远谈不上什么封狼居胥……那又如何?
你就说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