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苏经略相公立的是不是大功,是吧?既然是,为什么不给封赏?
呵呵,还说你们不是奸臣!
王珪自然不想担这样的罪责,但难道他蔡确便想担这样的罪责么?
所以,能够给苏允封赏自然是最好,若是被阻拦,那也好办,直接将罪责推到王珪与张璪的身上去,嘿嘿,这两人一直跟苏允便有龃龉,把他们推出去岂不是正好?
想及至此,蔡确点点头道:“好,那就按照王相的想法来,我们中书会拟出来方案,到时候请门下尚书二省定夺便是。”
王珪见到蔡确好不容易将大家聚集起来,却这般容易便听从了自己的意见,顿时心下有些疑惑,但见蔡确脸上微微挂着笑容,心中忽而一惊:这蔡贼想要陷我于不义!
王珪的脑筋转得极快,很快便想明白了其中的门道,顿时出了一身冷汗,若是真要这般传出去,那他王珪的名声便算是彻底臭了!
三旨相公算是坏名声吗?
6=9+
其实不过是有人嘲讽他听话罢了,不算是特别坏的名声,但若是沾染上奸臣名声,那名声就算是坏掉了。
虽说新党被旧党诟病说是一群小人,但民间也知道变法之际,相互倾轧也是正常。
但这种迫害对外战争的功臣名声,那可就是民族罪人了,这种名声真是万万不可以有的。
王珪脑筋快速转动,心中想道:“这个名声决计不可以沾上,若是沾上这名声,老夫晚年可能会因此而凄凉。
老夫再怎么说都好,都算是当朝首相,苏允被压制,许多人定然不明所以,认为老夫与苏允有过龃龉,老夫又是首相,定然是老夫压他一头,罪责定然是老夫给顶了。
届时官家若是要撇清自己,定然要拿老夫来顶嘴,到时候老夫是百口莫辩矣!”
绝对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!
是了,苏辙那家伙最近已经知谏院,若是老夫胆敢在这个事情上作梗,这家伙就该率先发难了,呵呵,那家伙估计天天在想着寻老夫麻烦了,老夫不能给他这个把柄!
王珪外号为三旨相公,但他只是对赵顼温顺,并不代表他没有决断,想及至此,断然道:“苏经略精于军事,路经略使这一差遣不可更易,还是留他在这个差遣上继续干,但寄禄官阶我提议升一阶,为朝散大夫,差遣上去了起居郎,改为中书舍人!”
在场众人尽皆一惊。
寄禄官阶上升一级倒不算什么,这也算是题中应有之意,让苏允留守路经略使不算好也不算坏(在他们眼中看来),但这中书舍人一职,可不是那么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