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允怎么也没有想到,之前在西北打了胜仗没有上去枢密副使的职位,但这一次反而就上去了,着实令人啼笑皆非,也令苏允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:“虫豸不可与谋也!”
吕公著等人是怎么想的苏允不知道,但只要从结果反推回去,便知道这些人真实的想法是什么。
呵呵,无非都是盯着那上千万贯的钱财以及那潜力无限的清明上河园呗,他们想要更多!
而高太后那边或许是为了钱,但更加关键的是,大约还是为了那点见不得人的心思:
你苏允这么能折腾,你一个工部的钱便比国库还要有钱,你这是要干什么啊?你现在敢敛财,以后就敢养士!
那刘挚说得对,你或许没有坏心思,但你的手下难道就没有这心思了么?
所以,拿来吧你!
至于为什么是枢密副使,呵呵,元丰改制之后,枢密院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大权在握了。
虽然说仍然保持了军事决策核心地位,仍掌“兵籍、虎符”,负责军事调度、边防战略及武将考核,但改制后,枢密院的公文需与三省协调,边防及军事要务由枢密院直接处理,但涉及行政配合的事务需通过尚书都省下发六部执行。
比如说枢密院关于军需调配的决策需由户部、兵部协同完成,兵部已经是恢复部分职能(如武官选任),虽仍受枢密院节制,但两者关系复杂,形成“枢密掌决策、兵部掌执行”的格局。
也就是说,如今的枢密副使,虽然还算是宰执,但话语权比起元丰改制之前已经是大大不如!
而且在枢密院不仅有几位副使,头上还压着一个枢密使,比起在工部乃是主官,看似升官,实际上自由度却是少了许多。
在工部苏允可以筹谋做治黄河、振兴北方的的大事,但在枢密院为副使,这种想法却是想也别想。
这也就说明了高太后等人对他的提防。
苏允这一次是彻底的死心了,也算是彻底意识到:在宋朝这个体制之内,想要做大事是决计不可能的了,因为总有人在扯你的后腿,上层的人总在防备着你!
就比如这一次,他不过是想要治河,顺带振兴一下北方的经济,那朔党便立即跳出来阻止,而顶上的高太后以及诸宰执,立即将工部给抢走了,将自己打发到枢密院来,看似升了官,实则被嵌入到枢密院里无法动弹了!
“一帮虫豸!”
苏允摇了摇头。
苏允总算是明白了,为什么蔡京要搞元祐党人碑了,因为这些旧党着实是太气人了。
王安石变法虽然有激烈之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