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认。
文官们摇摇头。
“那行既然王公您如此的慧眼如珠,那咱们就分开来向上面汇报。
我等把我们所调查的,我们所知道的,我们所看到的,所感受到的,全部都汇报给陛下。
你把你所独特的见解也给陛下。
看陛下如何裁量我们两种看法。
既然道不同,那便不要走在一块。
我们也不想碍了您的眼,我们不想被您的思维所左右这样可好?”
其实这个时候的礼部侍郎早就想这么做了。
他们他早就看不得这些个文官现在给朱棣他们求情了。
总觉得这些文官一个个的都收了朱棣的好处一样。
如果是这样的,那么还不如直接分道扬镳。
反正都没有话讲。
于是几个人就地分开,即便是在同一个馆驿也不想很多说话。
过了几天,等到钦差大臣要离开之时,除了礼部侍郎那几个文官又来到了朱棣的府邸。
有文官就上前去说道:“殿下我等无能,没有办法把礼部侍郎给说服,他坚持己见,一定要在改革变法上面多插一脚。”
“他甚至认为所有一切都是假象,我们没办法说服他,只能在这里先告诉您一句。”
一名文官马上说道:“我等不管是说要在您这里阐述立场也好,还是给您提个醒也罢,如果您觉得我们是为了巴结,那您就这么认为,但我等的心思就是想告诉你。
我们看到了改革变法在在军事上对大明的好处,我们希望改革变化依旧能够在我们的大明军队当中延续。
而他所看到的是他的意见,他可能会给陛下他们提供一些,他自己自认为的独特见解。
可能会给您以及军中将士们造成一些困扰。
如果殿下您需要我们的帮忙的话,您尽管写信。
如果军中的将士们因为这件事情而被影响了军心,我们深表愧疚。”
说完他们就要离开。
朱棣倒是非常感谢这些文官能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,去考虑这个问题。
甚至非常感激他们在这个时候的仗义。
尤其是能够在城门口遭受到北平府这么多百姓们的类似羞辱吧,还能够对北平府这些百姓抱以这样的希望。
甚至还能够在最后时刻提醒一下自己,的确是让他们对文官的感官都有所改观,这真的是非常难得了。
朱棣更是深情地说道,“几位能够在关键时刻对我等进行提醒,让我等见识到了文官。
其实也有像诸位这样的仗义执言之辈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