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改变了我们对文官的看法,实在是让我等佩服你们这样的胸襟。
在我们军中来讲,那就是仗义之人。
今后不管北平府怎么发展,诸位的这份好意,我们一定会铭感五中。”
这一点朱棣还是非常的认同的。
毕竟现在文官对于打仗这件事情非常敏感。
他们不希望打仗。
尤其是看到如今大明王朝四散开一样的打仗,对他们来讲那就是一种浪费。
所以在这种节骨眼上面,文官还能够对他们武将有这样的好感,愿意提醒他们,愿意为他们担保,实在是难得。
等文官离开之后,朱棣他们也做好了应对的准备。
礼部侍郎毕竟不是一般人,那可是礼部侍郎啊。
他身居高位,又掌管着礼法的一些解释权,到时候他说出来的话必定有一定的分量,那大家就得准备如何应对。
……
一个多月之后。
文官们回到了京城。
礼部侍郎果然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直接是一封奏疏,到了太子殿下和皇帝的手上。
老朱对于这份奏疏,倒是挺重视。
他自己看了一遍又一遍,还把陈寒都给召集了过去。
“来看看吧猴崽子,礼部侍郎在这份所谓的报告上面说的,他说你现在提出来的改革变化,只不过是初期有用,今后如果没有足够的监督的话,一定会滑向不可控制的深渊。”
如今的陈寒已经决定跟这些文官彻底的划清界限。这些文官有的时候真的是不可理喻。
尤其是对于改革变法这一块的看法。
他们简直就顽固到了极点。
你要跟他们讲改革变化,他们就跟你讲礼法。
你要跟他讲礼法,他就跟你讲现实。
你要跟他讲现实,他就跟你讲未来。
反正不管怎么样,他们都能够像踩着西瓜皮一样滑到哪里算哪里。
就是不跟你直面面对一个问题。
任何的改革变化任何的条款,哪一个不是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。
哪一条律法,可以保证管理、监控所有的事?
面对今后的环境,可以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把政策进行调整。
所以陈寒搞不懂这些人到底在反对什么?
说到底还是因为利益的问题。
陈寒拿着礼部侍郎的这份报告看了一遍又一遍,哼了一声,“简直扯淡!”
老朱看着他不服气的表情,把鱼竿放在一边:“别人对你的看法就是扯淡,你自己说的就不是扯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