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句地替他解读圣贤道理。
您说,我如何能够胜过他?
他有钱有闲还有人教,他怎么都比我强。”
说到这里那读书人是满心的不服气呀。
可以看得出来,他因为村里面大户的小儿子要比他的学问更强,这件事情有多么的耿耿于怀。
这不能怪他。
实在因为这太气人了。
那大户家的小儿子那样的人品低劣。
可是因为有人亲自教导,有人替他一字一句的解读那些经典,就导致那个大户家里的小儿子,学问要比他要高。
这是多么让人绝望的现实。
这也让很多读书人意识到,读书这件事情并不是靠勤奋,你就能够一定要比别人强的。
别人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之下,已经请很多高人替他们解读。
请很多有学问的人替他们讲解,这就比你一个人在书斋里边念书要强的多。
你不懂的地方你就是不懂,没有人替你解惑,你永远都不可能懂。
可是有个高人在你身边的话,完全可以将你不懂的地方给你解释的清清楚楚,让你一通百通。
这就是让那些个读书人不得不去接受的无奈的现实问题。
从这也可以看得出来,在三弗齐这个地方缺的不仅仅只是一个高明的统治阶层,缺的更是至上而下的,对百姓对普通人的关照的福利制度。
没有这种制度,就如那书生所说,即便是有如此好的科举制度又能如何呢?
最后便宜的还是那些有钱有闲的阶层。
最后的结果虽然在时间上面要慢一点,但总之权力最后还是会集中在曾经的那些个贵族手上。
王大海和边上的刘百户两个人对视了一眼都没有想到,他们一开始其实对这里的读书人还是比较的小瞧了的。
可没有想到人家居然还有这种见识,一针见血的说出了即便有了科举制度的改革又能怎么样呢?
如果没有对于普通读书人的关照的制度的话,最后便宜的还会是那些有钱有闲的阶层,也就是那所谓的门阀大族。
王大海和刘百户都是从明朝过来的,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加有见识。
也明白为什么陈寒要改革变法,这就是为了重新打破权力集中在士绅阶层的手上的现实。
而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制度的规划的话,今后在三弗齐这里也会形成这样的士绅阶层。
他原以为这里的百姓看不到这一层,可没有想到的是这里的百姓的回答出乎意外。
这些读书人虽然在学习方面,可能不如中原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