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朝的那些读书人。
但是在思维层面上面,他们一点都不输任何人。
他们缺的是有人给他们讲解经典,缺的是学问的厚度,但缺的不是思维的广度。
这一点让王大海和刘百户都非常的惊喜。
说实话要不是大明是想真正殖民,真正是想要将此地同化为大明的领土,所以才拿出科举制度来的话,他还是挺欣赏这里的读书人。
他们在非常艰苦并且不容易成才的环境当中,能够有这样的思维广度其实,是相当不容易的,相当令人佩服的。
有这个读书人发言之后,下面的读书人更是畅所欲言。
“这还不仅仅只是因为那些有钱的人,可以去请人来教他们。
更重要的是,他们能够接触到的学问要比我们多得多。
他们有钱,可以从海外将各种各样的学问吸纳到三弗齐来。
可他们不会把这些学问往下面传。
他们只会在内部消化,甚至他们通过联姻的方式,将学问当作彩礼,在家族与家族之间传播。
就好像他们发明创造了另外一种文字,即便我们接触到了,我们也看不懂。
这就是他们最可怕的地方。
他们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力不流失,同时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,在他们的身边形成了一圈我们看不到的屏障。
有了这一层屏障,我们永远不可能钻进去,他们也永远不会跌下神坛。
而今后这样的屏障会不会又形成了,我像是可能的。
即便是科举制度,我想如果让那些个曾经的贵族阶层们当上了官。
他们依旧可以通过手中的权力进行联姻,只不过以后就不再是以学问为彩礼,而是以权力为彩礼,互相交换,互相的渗透。
他们依旧可以像以前那样,在他们的一个圈子里边结成一圈又一圈密不透风的网。
当这层碗笼罩下来之后,我们这些个普通的,我们这些个没有背景的读书人,即便是打破脑袋去读书。
即便是通过科举制度当上一名官员,我们也只能止步于表面,而永远无法向上攀登。
因为那张网,已经在我们的头顶形成了极限,我们能够看到的极限,可能仅仅只是人家的起点。”
……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