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源点论的证实,以及相关的物理发现,远不是一个物理学奖能够衡量的。”
过去20年,所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人的成果加在一起,都赶不上‘引力信号’的发现重大,因其代表能够开创一种全新的物理,甚至引导人类实现科技革命。
这不是夸大其词,而是被科学界公认的事情,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引力飞行器。
张硕团队进行的研究已经能支持以引力技术制造飞行器。
在此之前,所有航空飞行器飞到空中,依靠的都是推动空气来形成的向上的力。
不管是战斗机,直升飞机又或是其他的航空装置都是如此。
其飞到空中的原理,和鸟类飞行也没什么区别,就是通过不断‘拍打’空气,来形成一种向上的力,才能够让其自身起飞。
引力技术就不一样了,依托制造引力来进行飞行,绝对是一项跨越式的进步。
这甚至可以比拟蒸汽机的发明,能够让人类实现新一次的工业革命、技术革新。
这项技术的引导下,很多人相信人类将会真正的走出地球、迈向宇宙。
如此重大的物理成就,绝不是一个奖项能够衡量的,哪怕是诺贝尔物理奖,也根本衡量不了。
但问题在于,张硕直接拒绝成为候选人。
如果换做是其他人,拒绝成为候选人,也就是拒绝来斯德哥尔摩领奖,直接把名字划掉就好了。
但是,张硕的物理成果太大了,他都不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,那么谁还能获奖呢?
奖项评选,还能让人信服吗?
这就影响了奖项的权威性。
实际上,诺贝尔奖物理学奖的评选和菲尔兹有些类似,也有一种默认的‘候选排队制’。
也就是说,有很多候选人的成就,就只是临近拿的奖项,长时间没有出现国际级的物理成果,每一位‘临近’候选人,只要活的足够长,都是有机会拿到奖项的。
同时,和菲尔兹的情况一样,诺贝尔物理学奖也存在默认的插队值。
当出现国际级的重大物理成果时,相关学者就能够直接拿到当年的奖项。
诺贝尔物理学奖还有一项默认规则是,理论物理成果被排除在奖项候选范围内。
正因为如此,包括爱德华-威腾,也包括史蒂文-霍金,都没有能够拿到奖项。
除非是在活着的时候,他们的理论得到明确验证,否则就不会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。
这就像是希格斯粒子的发现。
希格斯场理论,同样是一项理论物理,但新世纪开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