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大了有空余仓库的。
根本原因,也是因为之前一段时间内,货仓是最赚钱的,然后大量资本挤入,最终也变了类似“产能”过剩的局面…
魏泽涛笑道:“其实也是因为,我们工厂不需要依赖相关产业链,不然很多塑料、纺织类的工厂,单独跑到一个远的地方,绝对会亏。”杨文东笑着点点头说道:“是这样,但没有产业链,也导致了我们成本较高,也还好我们有专利,有一定的定价权,不然只会更惨…”
前世国内很多地方会有一个产业园,产业园内做同样的东西,然后多家一起吸引供应商、配套产业一起,大家一起合作,将成本降低。
香港这些年来的工业发展,其实也有类似情况,即使港府还是严格执行自己的不过问正常,但市场本身还是会逐步的形成这样的规律,毕竟后来者不傻,他们也会想办法利用前人打造好的产业链。
因此,传统的五金、塑料、玩具、纺织等产业都有各自聚在一起的趋势,而前些年自然也都是聚集在港岛附近,甚至熟练工也在那边,他们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。
九龙半岛这边,工业也有一些,但大部分都是自建型的小企业,如之前的宏兴塑料厂,靠着低房租甚至0房租来做小生意。
魏泽涛想了想,说道:“以后粘鼠板也要改用纸板,纸和胶水会是我们未来最大的物料成本,只是这两样东西,很难在香港生产啊。”
“以后再说吧,等以后我们有资金了,或许也不是没有可能。”杨文东笑了笑。
虽然目标还比较遥远,但现在也可以定个,反正做不了也无所谓。
只是的确有点困难,特别是香港缺水的问题。
……
后面的一周时间,长兴实业公司的每个人,都在做着自己的任务。
赵立明暂时还负责生产,因为新的生产主管周祥龙需要出去看新的工厂。
财务这边,苏依依也配合着王姐对账务进行着各种核对,也包括仓库,做好相关资料,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银行审查。
杨文东与魏泽涛两位一二号人物,则是继续跑着几家银行,与他们一起沟通协商。
这些银行与廖创兴一样,也都是比较看好便利贴所拥有的市场潜力,可没有抵押不动产的百万港元金额贷款,的确让他们有些不敢定夺。
虽然时间很急,但杨文东也不能表现出来,只能与老魏一起应付、接待着各家银行。
不过,虽然还没有定下来,但长兴内部的几人,也知道,只是时间的早晚以及金额的多少问题。
因为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