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固定电话才能联系的时代,就算是未来有了微信,但很多20岁时关系非常好的伙伴,一旦成家之后,基本上就不联系了要么联系就是为了借钱
中午时分,当苏依依开完会后,来到了杨文东的办公室后,就看到了发小赵立明与林浩宇。
“依依。”林浩宇笑着说道。
一般人看到苏依依是要叫杨夫人的,但他们几人从小一起长大,也是杨文东早期创业的最早元老,关系较好,自然直接叫名字了;
连对杨文东也是一样还是叫“东哥”,这个名字,也只有非常亲信的几个才能叫的。
苏依依笑道:“好久不见了,浩宇,听说你老婆又怀孕了?”
林浩宇点头道:“是啊,第三个了。”
十几年前寮屋走出来的几人,如今也早就成家立业了,林、赵二人虽然不是什么超级富豪,但也是财富自由了。
“坐,喝点茶。”杨文东笑问道:“伯克希尔那边怎么样了?”
苏依依回道:“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,合资比例也谈好了,接下来就是注册公司方面的细节,然后与港府这边协商了。”
“行,那后面给我一份详细的文件就行了。”杨文东也没有再追问,这本身也是小投资,随即道:“上午的时候,港督戴麟趾邀请我,跟我说了一件事,他想让我.”
除了与港督的“交易”,其他方面杨文东也就说了出来。
如今长兴集团或者说杨文东的一些慈善业务,基本上是林浩宇与赵立明在负责;
一个是自己信任曾经的兄弟,二个他们本身也是出身贫穷,在这方面了解的也比较深一点,第三就是让他们二人在公司运营业务之外,也避免了哪一天发生经不起考验的事情。
只要不是涉及重大机密,又跟慈善行为有点关系的,那告知他们也是应该的。
林浩宇听完后,道:“建医院、中小学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,东哥,虽然我们之前也以你或者长兴集团的名义做慈善,但基本上都是消费性的慈善,完钱就没了;
虽然这本身也是好事,能救人帮人,但对于你或者长兴集团没有足够的长期名气效应,站在你的角度,还是建学校、医院甚至图书馆要好的多,至少未来几十年这些建筑还在。”
自60年代初,长兴集团成为香港一方霸主之后,出于社会责任以及名气需求甚至是老板个人意愿,便开始了对外适度的慈善业务,比如帮助寮屋人群就业、提供适度的生存食物水源等等,甚至后续有难民入港,只要是华人,长兴集团也都会适当帮助一点;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