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前几年,香港经济发展较好,寮屋很多人脱困,大部分市民也基本上能吃饱了,长兴慈善基金会便开始转向帮助一些残疾人、绝症家庭、孤寡老人的帮助等等。
这些所为也在多年来帮助了很多香港贫困家庭,可都是一次性的,帮完了也就完了,除了被帮助者,其他人估计也不会知道这些事,这对于想“留名”来说,就不划算了。
“所以现在的确是个不错的机会。”杨文东笑道:“戴麟趾要回英国了,在走之前,想做出一点最后的业绩;
我们这边如果没有港府的授权,建学校、图书馆这些也不现实,这个合作对我们都是有好处的。”
其实就算没有容积率的交易,这个合作也不亏,反正自己集团每年都是有对外慈善指标的,不管用来做什么都得出去,这是大集团的社会责任之一。
苏依依道:“那建出来的学校或者图书馆,名字就由我们来定?”“对,你觉得什么名字好?”杨文东反问道。
苏依依思考片刻后道:“如果叫长兴小学、中学、图书馆之类的,对于长兴集团有一定的好处,但作用不大,长兴集团在香港的名气已经够大了;
不如用东哥你的名字,文东小学、文东中学、文东图书馆,我觉得都很不错唉。”
“文东小学.”杨文东笑道:“我之前也考虑过,就是觉得是不是太显眼了点?”
苏依依则道:“显眼也没关系,大家习惯就好了,文东这两个字,放在学校前面也不算很显眼。”
“倒也行,或者改成文东希望小学,这个不错,有希望。”杨文东想了想,道:“戴麟趾那边给了十几个学校名额,是在九龙新界一些贫穷地方,我准备一次性都承建了,你们觉得怎么样?”
既然要建,那就建多一点,无论是一所还是十所,对于长兴集团来说,也算不了什么;趁着现在港府那边给了名额,那不利用才可惜。
赵立明回道:“这当然没问题,一个学校建起来也不了多少钱的,最麻烦的其实还是教师之类的,这个可能需要港府的配合。”
“教师这一块港府那边会负责的,不用担心。”杨文东又道:“但我这边还有一个想法,志文最近被查出可能有点近视趋势,所以我也想趁着建学校的时候,在这方面做个试验。”
“志文近视了?”赵立明与林浩宇有些惊讶;
在以前他们小时候,近视从来就不会是问题,身边几十个小朋友没一个眼睛不好的,因为他们小时候根本不学习;
反而如今进入现代生活后,对于近视,他们二人也有所了解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