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飞机结构不是足够牢固,估计拦截不了几次,飞机就要散架。
幸运的是,在测试的过程中,这架刚刚搞出来的舰载机表现相当的优异。
一切恶劣条件下的测试,他全都顺利通过了。
王怀恩很感激。
他心想,如果不是有王浩然在旁边指导,如果不是王浩然把标准搞得比较高。
舰载机想要一次搞定,恐怕是非常不可能的。
试飞以及测试一共进行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。
总之,所有的测试以及试飞,这架飞机表现得都非常好。
海军和空军方面都参与了测试。
当然,这架飞机主要是为海军准备的。
海军方面几乎是没有提出任何的整改意见。
他们对这架飞机非常的满意。
于是,从1985年的8月开始,成飞就已经在做量产的准备了。
等到了这年的10月初,这架被命名为歼十五的战斗机就开始投入量产了。
一开始,产量是相当低的。
毕竟是试生产嘛!一个月也就搞出来两架舰载机。
第二个月,产量就提到了10架。
毕竟,定型了之后,速度就会增快了很多。
也许有的人会说了,那为什么巨鹰家的飞机貌似比咱们生产速度快呢?
其实,不是咱们不能快。
而是咱们各项工作做得比对方更加精细,每一个部件都精益求精,各个环节绝对不马虎不含糊。
还有就是,咱们的技术人员也是对产品升级有着一种狂热。
每一批飞机,跟下一批都有可能会有微小的一些变化。
这种变化更合理更能促进飞机的性能。
有资深飞行员就说过,别看有些战机外形好像没怎么变,但是,内里的设计已经是在几年内沧海桑田。
变化实在是太大。
到了1986年的1月初,成飞的舰载机产品已经量产了30余架了。
而恰巧这个时候,第一艘国产航母也正巧前期的各种海试已经是完成了。
于是,舰载机上舰就提上了日程。
一艘航母,要想形成战力,也是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的。
舰载机上舰之后,还是需要比较长一段时间的训练的。
因为,舰载机在航母上的起降,那绝对是个技术活儿。
也考验飞行员的勇气和耐心以及韧性。
要培养出一个成熟的舰载机飞行员,那也是需要较长的时间。
不过,总得来说,一切都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