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循环发动机需要在做工状态下改变关键部件的位置、尺寸和形容,这就要求高度复杂的控制系统来精确地控制这些变化。
这需要搞出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。
这还需要复杂的算法来处理大量的数据以及实时的调整。
其次,它的第二个技术难点是,该种类型的发动机需要在极端条件下工作,因此对材料和制造工艺就提出了极高的要求。
变循环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,其制造难度和成本相对是比较高的。
第三,因为变循环发动机是需要在不同的飞行状态下对其性能进行优化,只有如此才能在不同的飞行条件下都达到最佳性能。
这种优化的过程说来简单,但过程十分的复杂,需要大量的计算和实验验证。
最后一个,变循环发动机的维护保养和维修都是需要搞技术门槛和专业知识的,一般的维修人员难以胜任。这也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。
王浩然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一点点地验证,进行了大量的复杂计算,不断地改进工艺技术。
甚至,他在春节期间都把大量的时间耗在了实验室里。
终于,历时3个多月,他终于在1986年的4月中旬把一款相当不错的变循环发动机样机给造了出来。
因为是用在无人机上的,所以,这第一台变循环发动机并没有采用实时改变关键部件位置、尺寸和形状的设置。
他汲取了汽车变速箱无级变速的一些经验。
他给这款发动机设置了7个档位。
只有当速度突破到某个限度的时候,发动机才会改变关键部件的位置,做出相应的调节。
通过调整燃油的供应以及涵道的大小、加压燃烧室的压力等,来改变发动机功率的输出。
这样就基本上可以让飞机在300公里时速到3500公里时速之间进行调节。
因为这款发动机是用在无人机上的,所以,它的绝大部分时间,速度只需要控制在300公里每小时就可以了。
若是有对方的飞机过来骚扰冒犯,则可以通过拉升飞行上限进行躲避,甚至可以对其航电系统进行干扰,让其吃个哑巴亏。
王浩然造出变循环发动机之后,就交给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性能方面的测试。
而他本人则是开始对无侦7整体机身进行改良设计。
要想达到最好的隐身效果,那就需要对机身重新来进行设计。
比如,要想隐身效果足够好,那就要采用圆滑的曲线和倾斜的平面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5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