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6章 事情难为
“唏律律……”
“恭贺节帅凯旋而归!”
七月二十四日,随着刘继隆率军抵达河州抱罕县,马成特意在城门口迎接刘继隆他们,隔着老远便恭贺凯旋。
刘继隆没有下马,而是笑着催促道:“天热,早些上马,请我去你的州衙坐坐。”
“是!”马成笑呵呵应下,随后翻身上马,为刘继隆他们开道返回州衙。
队伍走入城内,城内街道两边都是欢迎大军凯旋的队伍。
“陇右万岁!万岁万岁!”
“万岁万岁……”
喝彩声不断,许多女子见到有心仪的男子,也纷纷投出水果、野等庆贺的东西。
几年时间过去,抱罕县内大部分的百姓都已经从昔日被奴役的经历中走出来了。
他们极具生气,身上穿着得体的麻衣,头发也梳理干净,脸上不说红光满面,但至少是健康的。
这一切,都源于刘继隆将他们解放,并制定了极好的政策。
被迁徙到河州的山南、剑南等道百姓也不少,尽管语言不通,但随着学子们对官话的学习,双方也渐渐可以沟通了起来。
现在的陇右百姓,虽然还是以吐蕃话为第一语言,但官话也在以极快的速度扩张。
在陇右担任官吏,最少要懂吐蕃语和官话,并看得懂吐蕃文字和楷书。
其中,楷书还分为繁体和简体,毕竟对于扫盲来说,简体更符合扫盲的要求,而繁体未免有些繁杂了。
正因如此,在陇右当官为将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
不多时,刘继隆带人来到了河州的州衙并入座主位。
马成坐在左首位,李骥坐在右首位,往下则是陈瑛、曹茂等人。
刘继隆目光看向马成,虽说他依旧满头黑发,可脸上却多了些沧桑。
曾经在第三伙里,马成是年纪最大的那个人。
刘继隆十七时,马成便已经四十岁了。
如今他二十三岁,马成也四十六岁了。
再过四年,马成便年过半百,因此刘继隆不免询问道:“怎么不见家中那几个娃娃?”
“三个娃娃都在读书,剩下五个在内院被照顾着呢。”马成笑呵呵开口。
他有八个孩子,五男三女,但其中两男三女都是跟随刘继隆后生育的。
三个读书的男娃分别是二十岁、十七岁、十四岁,其中大郎就读临州的大学,二郎和三郎在河州的学堂就读。
马成的长子马懿在临州的大学就读,这件事刘继隆自然是知道的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