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壮丁的身份是民兵,轮值的这个月,可以领到一百钱。
钱虽然少,但每日要做的事情却不多,而且管饭,所以很多人恨不得常年以民兵身份在乡上做活。
之所以有这种制度,不仅仅是为了维持乡里的治安,也是为了训练预备役。
民兵不着全甲,基本只着胸甲,并且只有弓箭和长枪、鄣刀、横刀、盾牌等军械,十分容易辨认。
作为临州大学出身的学子,马懿二人自然清楚他们的身份。
“我们是永昌村的村民,攒了些钱,想去县里买点东西。”
出门在外,马懿倒是底气十足。
“永昌村?”
巡检闻言站了起来,整理整理后作揖道:“敢问可认识马先生?”
凉州官员称呼临州大学毕业的学子为先生,而马懿在学子中身份不低,哪怕都护府严禁宣传学子家世背景,但官场就是如此。
河州刺史马成长子马懿到凉州大斗乡永昌村的事情,早就在凉州内部传遍了。
其余如高进达之子高述、高淮,以及一些官员子弟的所在,也是同样被宣传过一遍,为的就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。
马懿无奈看了眼李阳春,眼见李阳春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,马懿只能道:“是我!”
“大斗乡巡检王兆,参见马先生!”大斗乡的巡检王兆连忙行礼,接着解释道:
“大斗乡已经入驻官铺,二位若是要官铺里有的东西,大可前往乡里,不用前去县里。”
“不过若是二位有事要去县里解决,也可前往县里。”
王兆说罢,便安静等着马懿回复,而马懿也看向李阳春:“如何,去哪?”
“这里有的话,便在这里买便是,县里也没什么好逛的。”
李阳春回应马懿,马懿颔首认可,随后看向王兆:“那我们便去乡里买吧。”
“是!”王兆连忙点头,随后让出道来。
马懿与李阳春驾车进入了大斗乡内,而王兆则是远远眺望他们离去的背影。
在他身后的民兵开口道:“头,这位是什么来头啊?”
“这位来头可大了,日后说不定是要当刺史的人物。”
“刺史?!”
众多民兵面面相觑,他们大多都是剑南道迁徙而来的移民,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员,也就是各县六司中的掌管户籍的户司。
一个从九品下的户司,也是他们在陇右这种吏治清明的地方才能见到的官员。
若是在他们从前生活的剑南道,他们这辈子能见到的最大官职,也顶多是没有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