片刻后,他才稍微恢复镇定:“准你调三十万贯的钱粮,能买多少是多少。”
“是……”杨复光应下,接着便走下校台,拿着崔铉的符节前往了成都。
三日后,随着他抵达成都,他率先便前往了府库。
府内长史带他来到规模宏大的府库面前,可府库大门打开后,内里的情况却让杨复光错愕。
崔铉虽然说了是价值七十万贯的草束钱粮,但府库中的钱财也未免太少了。
“杨监军,西川库内有金七百余两,银二千余两,铜钱十六万贯,绫罗绸缎数量不同,具体的在文册中有记载。”
杨复光接过西川长史递来的文册,粗略一翻才知道西川军的仓、库是什么情况。
西川财力确实不浅,去年秋收后,征收秋税折色后不低于一百三十万贯,但其中大部分都是实物税。
近三百万的各类布匹及二百万石粮食便占据折色后的大半收入,收上来的钱不过四十万贯。
饶是如此,随着崔铉发放军饷和官员俸禄,钱便只剩下十六万贯了。
西川府库中确实有价值七十万贯的钱粮布匹,但如果陇右不收实物,那杨复光还得把东西卖了,才能有钱去陇右。
“官仓中还有二十六万石对吧?”
杨复光黑着脸看向西川长史,长史闻言点头,却又补充道:“可使相说过,官仓粮食不能低于二十万石。”
“我……”杨复光差点一口气没上来。
平复了心情后,杨复光这才深吸口气道:“把那六万石卖了,另外将府库中的锦、绢、罗、纱等物都装车。”
他刚才看了文册,这些比较名贵的绸缎,数量也不过三万多匹。
卖粮的钱,加上府库内的钱,以及这批绸缎,差不多能凑够三十万贯了。
如果刘继隆不要这批绸缎,那他只能另想办法了。
几万匹绸缎放在往年,西川商贾必然抢着要。
可如今在战争的阴云下,整个蜀中世家庶族都在屯粮,根本没人会去买什么绸缎。
那些有钱的世家和大庶族,基本都有自己的桑田和织工。
若是个人穿戴,他们自己的产业,完全能够满足家族所需,没有必要买衙门的绸缎。
这般想着,杨复光便在成都停留了三日。
三日后,他率领一千西川步卒和两万民夫将货物背负北上。
由此可见,西川确实没有什么骡马了,而牛价太贵,买牛车不如雇佣饥民来充作脚夫。
在杨复光北上的同时,崔铉也因为甲胄不足,向朝廷写去了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