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怎么了,节帅?”高进达投来好奇的目光,刘继隆见状将急报递下去的同时说道:
“黠戛斯人派使者南下凉州,在休屠城被拦住。”
“这使者叫做合伊难支,说是想要和我谈谈。”
刘继隆解释着,脑中也不免回想关于黠戛斯的一切知识。
不过黠戛斯在历史上的存在感确实不高,关于他们,刘继隆只记得两件事。
第一件事是黠戛斯灭亡回鹘汗国,配合大唐将回鹘驱赶向西域,建立了黠戛斯汗国。
第二件事就是大唐为了防备和制衡黠戛斯汗国,于是选择了鞑靼来扶持。
这个鞑靼就是蒙古,而此时的他们倒是过得相当佛系。
根据唐朝派出使臣的记载,鞑靼人只会种地养猪,不会养马,更不会养牛,甚至连种地的方式也十分奇葩。
春天放火烧光草地,撒上种子后离开,等到秋天再回来看看,有粮食就收割,没有就放猪吃草。
他们的足迹从弓卢水到漠南,所以才会被唐廷选择并扶持起来对付黠戛斯。
不过黠戛斯对草原的统治,远比突厥、回鹘要更为倒退,因此也没有多么严格管理鞑靼诸部。
在大唐眼里,突厥、回鹘这些民族都算不通王化的蛮族了,但黠戛斯人在突厥、回鹘人眼里却是蛮族中的蛮族。
尽管灭亡了回鹘汗国,但黠戛斯却很佛系的在漠北和漠西待着,除了向鞑靼及草原上其他部落索要牛羊,其它时候都不知道在干嘛。
正因如此,黠戛斯汗国在历史上的记录少的可怜,刘继隆对它的印象也就仅限于这些。
“黠戛斯?”
高进达闻言眉头微皱,随后才道:“他们与我们有什么好谈的?”
“不碍事,让义山派人将他们送来狄道吧。”
刘继隆摆摆手,他倒是很好奇这个明明称霸了草原,结果却默默灭亡的汗国。
“是!”眼见刘继隆感兴趣,高进达便很快派人给李商隐回了消息。
刘继隆见状也不再说什么,只是示意他下去办公后,自己也起身返回了内院。
与此同时,在接下来近半个月的时间里,在长安进奏院的杨信也在不断将朝野要事的情报传回陇右。
时间步入六月后,哪怕是身处陇右的刘继隆,却也知道了王式镇压武宁军,以及东都洪水的事情。
从四月下旬开始,都畿及河南等地大雨不减,运河水漫出渠。
东都、许州、汝州、徐州、泗州等地发大水,不仅阻止了王式对银刀军残部的追捕,更是令本就残破的河南道雪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