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阳政治的风起云涌,毫无疑问会影响到整个中国的政坛变化。但对于关中百姓来说,这些事情都太遥远了,遥远得就像是沙门传教时所谈的极乐净土。眼下,他们脑海中惟一在考虑的,就是如何活下去。
自齐万年起兵以来,饥荒在关中已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。
毕竟打仗就是打粮草,士兵要张口吃饭,所以叛军所过之处,多半会搜刮能搜到的一切粮食。这里面既有官府府库内的粮食,也有百姓家里的粮食。那些普通百姓失去了粮食,没有饭吃,自然就只能沦为乞丐,要么去山林间挖掘野菜,要么去剥削树皮,以此来勉强度日。
但这么些年了,关中的百姓也不是傻子,自从郝散河东之乱后,很多精明的农民就发现事情不对,经历过秃发树机能之乱的他们知道,这个时候是不能相信朝廷的,还是要发动自己的智慧。
于是他们就在荒郊野岭里挖掘地窖,储备粮食。这些地窖要么隐藏在一片荆棘里,要么伪装成一个蛇洞,有的甚至挖在墓穴旁。常人根本想象不到,在里面竟然会藏着粮食。
然后农人们又抱起团来,做好弓矢,设置陷阱。如果有落单的叛军和官军前来搜粮,他们就设伏抵御,将其杀死,夺下这些人的铠甲、粮食与兵器。反正两军交战胶着,不可能把军力放在这种小事上。渐渐地,民间就自发地形成了一些小型的马贼团体。
除此之外,农民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命办法:捉拿田鼠,煎炸蚂蚱,到士族坞堡里偷粮,假扮成胡人骗叛军绕路……
总而言之,在关中百姓的狡黠下,还是有相当的人熬过了齐万年起兵的第一个冬天,即使是有部分饥荒,但尚未能发展到所有人都手足无措的地步。
但在元康七年的八月,饥荒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无法遏制的地步。
无论平民们为了求存如何绞尽脑汁,兵荒马乱下无法进行正常的耕种,存粮也总是有极限的。大部分人熬了整整一年,已经足以称得上智慧。可再怎么智慧,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。
随着一场蝗灾自关中大地中升腾而起,关中百姓的心防终于被击碎了。他们无法再在家乡坚持,然后纷纷开始逃散死亡,村落化为废墟。原本就声势不小的流民,此时终于演变成了波及全关中的大动乱。
数十万人四处奔走,有的往秦州,有的往河东,有的往弘农,有的往汉中,甚至还有人跑向了以穷困闻名的朔方……
但非常可悲的是,几乎每个方向都无路可走。
在泥阳之战后,无论是齐万年还是关中晋军,几乎不约而同地放弃了作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