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眺望敌情,发现叛军们正在三面展开阵型,这显然是要进行合战的举动,莫非有什么不对吗?
孟观解释道:“若后方没有威胁,他们应该先挖掘沟堑,先断去我骑军逃跑的可能,打一个瓮中捉鳖。可眼下他们却直接准备会战,说明他们拖不起时间,也说明我等的援军不远了。”
张林这才恍然,他竟没有想到,只根据敌方采取的一个战术动作,就能蕴藏有这样的玄机。
事实也确实如此,齐万年在抵达陈马原后,下的第一个命令就是:
“晋人离我们不到二十里,事不宜迟,立刻准备合战!先砍掉孟观的人头,回头再杀张轨、刘羡!”
齐万年的这个命令并不算夸张,因为陈马原并非是如同峨眉原、梁原那般的地形。陈马原说是土塬,但实际上是渭水平原与北原之间的一道斜坡,除去背对一道土塬外,东、南、西三面皆是一片平坦的草原,极其适合跑马会战,据说在上古时期,这里更是天然的马场。
这种地形极易于发挥人力的优势,在齐万年想来,不管付出多大的损失,只要先歼灭孟观所部,失去了主帅的晋军主力便会士气尽丧,到那时胡人再次复刻扶风决战的场景,又有何不可能呢?
事实上,这么想的不只是齐万年,几乎所有参与会战的胡人都是这么想的。
怎么会有人愿意孤军冲入敌方的腹心之地,坐视数十倍的敌人来包围自己呢?这在军事上全然不可理喻。唯一能得出的解释是,这个晋军主帅从骨子里轻视胡人,认为这样就足以获得成功。这不禁让胡人们有些恼羞成怒,他们必须要用铁一样的事实,让对方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。
现在投入战场的有胡人将近十万人,三十余个部落聚集在这片狭小的战场上进行列阵,只等待列阵完毕,他们就将对战场中心的三千晋人发起总攻击。
可以想象,这样战斗的场面将会是泰山压顶一般,几乎连浪都不会溅起,中央的晋军就会像虫子一样被碾死。
而在他们列阵的时候,上谷营开始动了。
晋军的营地建立在土塬的断崖下,晋人骑士们此前躲在阴影里,使得胡人们看不分明。但当他们越过阴影,缓步出营列阵时,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他们吸引了。
前文已经说过,上谷营是一支非常罕见的重装骑兵队伍,整个叛军中只有齐万年组建的红鸦军可以比拟。但在军队素质上,上谷营又要远胜。孟观组建上谷营时,选卒的标准可谓苛刻至极,参军的士兵,每个人的身高不得低于八尺(1.84m),要能够坚持披甲作战两日夜,能开三石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