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要两倍于最大意识连接数的克隆体才足够使用,不至于会那么极限。
但同样限于物资有限,李青松并未将那10亿名克隆体唤醒,而是仍旧维持着20亿名克隆体保持清醒的局面。
综合来看,这千年航行,整体科技进步堪称巨大。只是,距离真正统一强核力,突破到强核层次文明,还是有一点距离。
现在,千年时间已过。哪怕如何节省,起航之时所携带的那些物资仍旧消耗的差不多了。
必须要选择一个恒星系停靠一下,进行一番补给了。
早在数百年前,李青松便已经开始为舰队的停靠与补给做准备,已经开始挑选合适的恒星系了。
确定了目标之后,这数百年来更是有意识的调整舰队航向,不断向这个恒星系靠拢。
此刻,舰队距离目标已经只剩下了约1.2光年的距离。那是一颗平稳燃烧的,质量与大小都比太阳小一点,年龄约在35亿年的青壮年稳定恒星。
它内部有着足够庞大的行星系统,却又不像是牛郎星系那般混乱,正是停靠进行补给的好地方。
在李青松的命令之下,舰队便向着这颗黄中泛红的恒星行驶而去。
当距离与方向俱都调整合适后,李青松终于下达了千年以来的第一个减速命令。
一时间,数万艘大型飞船、空天母舰那沉寂了千年的主发动机同时启动,同时开启了向着恒星方向的猛烈喷射。在这无数台发动机推动之下,那消失了千年之久的微弱减速重力再度出现在了飞船之中。
几十年时间的减速之后,庞大的舰队终于进入到了恒星系内部。
遥望着那颗明亮的恒星,看着面前庞大的气态行星与多颗岩质行星,李青松心中却并没有终于来到物资充裕的恒星系之中的兴奋,反而满是怅然。
因为李青松知道,这恒星系之中物资再多,也不属于自己。
这一次停靠,自己将无法实现舰队的大规模更新,无法将千年时间内发展、积累出的科技应用到舰队上,也无法在这里展开大规模的、不计物资损耗的科学实验。
自己能做的,仅仅只是以最快的时间完成物资采集工作以及伪装舰队的建造工作,最多最多再进行一下舰队关键部件的更新换代,之后便要再度起航,逃离这里。
整个停靠时间,李青松只规划了30年。
没有办法。智械天灾随时可能追到这里,李青松实在不敢多耽误时间。
也幸好自己的最大意识连接数提升到了15亿。否则30年的时间恐怕还不怎么够用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