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质子寿命的大概范围,却搞错了一件事情。
质子衰变的方式。
基于磁单极子真正存在,且以当前磁单极子的特性为基础,对理论框架进行修正之后,李青松发现,质子衰变的路径并不是如同自己之前预测的那样产生光子,而是另一种全新的粒子。
一种静质量为零,速度为光速的类似光子的粒子。
这种粒子同样具备极强的穿透性,且因为质子衰变事件极端稀少,所产生的这种粒子便也极少的缘故,就算是在质子衰变探测器这种可以进行中微子探测的装置里面,自己探测到它的概率也极低极低。
毕竟一台探测器每秒钟进入的中微子数量何止千万亿亿亿颗,如此巨大的数量才产生了相比起来仅仅每天几十次撞击事件而已。
而这种粒子才多么一点?
依靠质子衰变探测器要探测到这种粒子的撞击事件,恐怕等到地老天荒都等不到。
那么,该如何探测质子衰变?
李青松犯了难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