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举败敌,粮草问题自可迎刃而解,何须过分依赖粮草?”
而他的话也引起了林昌峰和一众连战连胜的将领们的共鸣,林昌峰又立刻出言附和道:
“何阁老所言甚是。我军若能迅速击溃清军主力,便可和此前那般,在敌营中获得补给,何愁粮草不足?”
朱慈烺听了两人的发言,心中不由暗自思量。他知道何腾蛟是纸上谈兵之辈,但没想到林昌峰这个军中激进派,居然激进轻敌到了这个地步。
他再度扭头看向了常登贵,问道:“常卿,你怎么看?”
常登贵闻言,微微一笑,拱手道:
“陛下,臣以为,当前我军需稳扎稳打,不宜贸然出击。正如李大人所言,粮草问题至关重要,若无充分准备,恐有后顾之忧。
此外,清军内部的矛盾虽然可供我大军利用,但陛下刚刚同样说了,若是咱们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,机关算尽,也是枉然而已。”
常登贵的语气十分沉稳,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,信心十足的。而朱慈烺点头表示赞同,转向其他大臣,朗声问道:
“诸位可还有其他高见?”
朱慈烺话音刚落,郑森又站了出来,但他一看到群臣看自己的眼神,便突然顿了顿,刚刚要出口的话直接咽了回去,缓了缓才拱手道:
“陛下,臣依旧坚持海上袭扰,而且我朝大可重新联络上朝鲜国,定能使清廷自乱阵脚。”
朱慈烺自然知道郑森在海战方面经验丰富,所提的建议,也都是利用海上优势,但他听了郑森刚刚的话,心中还是不由得暗自赞叹,针对朝鲜的外交攻势虽然作用不大,但这样的政治意识,才是最为关键的。
他点了点头,接着说道:
“行军打仗,最重要的就是后勤,粮草问题最不可忽视。若咱们贸然出击,一旦局势僵持,后勤补给不及时,大军恐怕要不战自败了。”
此言一出,大殿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肃穆而紧张的氛围,所有人都知道,陛下要做出决断了。
而朱慈烺丝毫没有因为群臣的神情,有任何情绪波动,继续分析道:
“湖广,江西当前的粮草储备,只能勉强支撑三万大军北伐两个月,若是继续增兵攻打襄阳,兵力至少要增加到三万。
现在,攻守之势已然不同,襄阳城内并没有内应,想要攻破城池,两个月必无可能。
因此,若是要确保北伐稳妥,顺利攻破襄阳,户部需要在大军休整期间,加紧储备粮草,确保今后北伐的大军后勤供应。
而且,各省也在确保军事优先的同时,必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6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