军的圈套。
何卿,林卿说的也不无道理,你们的勇气和报国的决心,朕非常欣赏,但若清军设下伏兵,豫南的平野之上,即便是天骑军,也还不是对手。
郑卿的海上袭扰计划,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补充,可以极大分散清军的兵力,但也需要全面的准备。”
各方提的方略都评价了一番后,朱慈烺顿了顿,环顾四周,又继续道:
“常卿所言的最为在理,鞑子内部矛盾重重,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矛盾,特别是挑拨满汉之间的血海深仇,使其内部分裂。
但打铁终需自身硬,趁着这段休整的时间,各部都要加紧练兵,尤其是天骑军,提高他们的机动性和战斗力,如此才能在将来的决战中,予敌人致命一击。”
朱慈烺的分析统合了各方的意见,同时又指向明确,条理清晰,原本支持李邦华的众臣,纷纷点头赞同,甚至,就是激进的何腾蛟和林昌峰,但也不得不承认眼下贸然北伐的风险。
在领兵取得了这么多次大胜之后,朱慈烺的威望正如日中天,他说的话在每一个臣子那里,都具有无以伦比的威信力。
不过,朱慈烺目光炯炯地环顾四周一圈之后,当即又看向了陈福,示意对方继续分析局势。
战争可没有这么简单,打与不打是一方面,但是什么时候合适打,需要提前准备什么,同样十分重要。
陈福见状,随即又是拱手抱拳朝着朱慈烺行了一礼,语气沉稳道:
“陛下英明,咱们今日要商讨的,其实并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问题,而是大军的攻守之术,是全局战略的根本所在。
而且,鞑子现如今并不是完全没了可以野战的兵马,陕甘还有吴三桂的关宁军,以及数万九边大军改编而成的绿营军,多尔衮,多铎,阿济格等人,手中也还有数万精锐骑兵,清军在各地的防御相当严密。”
陈福的话自然将一众大臣的思考方向转向了战备,李邦华抚了抚胡子,当即点头赞同道:
“常提督所言极是,这么现在最重要的,便是筹备大军训练,以及北伐所需的粮草,军械,兵甲。我军虽有武昌之胜,但若是不顾各地府库空虚的实况,继续攻打襄阳,单单是大军的粮草供应,便是一大难题。”
朱慈烺闻言,心中十分满意,他向来都清楚,李邦华是朝中的中流砥柱,忠诚可靠,现在果然没让他失望。
但何腾蛟依旧不甘心,他听完便立即转过身去看着李邦华,冷笑道:
“李阁老实属多虑了,清军虽强,但我大明将兵皆是英勇无畏之辈,若鼓足士气,定能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5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