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的动乱,再加上多尔衮部署在北京城的心腹协助,清廷最终还是恢复了稳定。
这个时候,多尔衮执掌满清朝廷,已经四年有余,早就在军中,朝中完成了集权,各处都是他的亲信心腹,济而哈朗又以大局为重,豪格的政变,根本不可能成功。
现如今,满清王朝已经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地步,北京的八旗兵算上老弱,都不足一万,若是前线无法稳住,北京更无法坚守。
当然,济尔哈朗在平定了豪格主导的这场闹剧之后,便说服了顺治皇帝和孝庄,以及一众大臣,在他们的一致同意下,清廷开始派出八旗,就如同以前入塞劫掠一般,进一步征集大战所需的粮草,以及抓捕汉人为奴。
为此,济尔哈朗动员了北京城中所有的八旗兵马,甚至包括了留守的包衣壮丁,开始和早些年入塞的时候一样,四处劫掠。
济尔哈朗之所以能说服清廷的一众大臣,并且开始劫掠北直隶,除了要补充清廷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外,其实也是为了将北方变成一片焦土,为今后阻碍明军北伐,提前做好准备。
要知道,这个时候的清廷,已经做好了放弃荣华富贵,退守关外的准备,他们入关不过四年,对于关内的一切,其实并不算有多留恋
而若是北直隶被烧光,杀光,抢光,成为一片荒土,北京城再毁掉,那明军到时候进攻关外,就得从宣大绕道千里,穿过补给困难的草原,这将会使得明军三年之内,都难以对关外发动大规模的进攻。
在此之前,明帝还得先处理好和蒙古诸部落的关系,这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,大清兵威尤盛的时候,这些蒙古人还屡屡动乱,更何况是明廷。
济尔哈朗虽然要求稳住大局,但对于最终的局势,其实已经相当悲观,这不仅仅是他,更是满清朝廷上下,在得知岳乐所部全军覆没之后,普遍的心态。
(本章完)